铭记历史不忘祖,寻根接力砥砺行(一)

本文作者:卢丰


幼年祖训铭心间,先代晋人入边关。

今叙家史留后人,洪洞古槐觅开端。

                                            ----题记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战争不断。元朝蒙古贵族统治阶级,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出生低贱的农民放牛娃朱元璋,日后竟揭竿而起吞并诸侯,与其分庭抗礼,一个鲜活的大明新王朝便这样呼之欲出。历史演绎的画面总是大浪淘沙,始出真金;盛衰兴替,变化无常。明朝初年,华北和中原地区因战争出现了“积骸成丘,居民鲜少”人口锐减的惨状,“春燕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

据史料载,当时豫、鲁、苏、皖之民十亡七八,不少地区“道路皆榛塞,人迹断绝”。而山西太原以南受战争破坏较小,四境安谧,晋中、晋南、晋东南汾河沿岸广大地区,地沃水足,连年风调雨顺,人烟尤为稠密。从1369年到1418年的50年间,明政府持续18次从山西南部移民,从而使山西移民逐渐分布于全国的18个省市地区、536个县以及海外,涵盖了大半个中国,移民量达到80~100万以上。

当时从山西移民,不管老百姓家住何州何府,都要先集中到洪洞县去。洪洞城北五里处有一贾府,贾府有一古刹名曰广济寺,广济寺旁有一棵大槐树。明政府就在广济寺“设局驻员”,负责移民的迁送,并以“大槐树处为会集之所”,决定山西太原、平阳二府的泽、潞、辽、沁、汾五州为迁出重点,集中到这里登记造册,发给凭照和路资,然后再编队遣送全国各地。

在迁送路途中,移民留恋家乡故土不忍离去,便一步三回头,潸然泪下,满怀深情频频转身凝望广济寺旁那株苍老挺拔、枝繁叶茂的大槐树。从此这棵大槐树及大槐树上的老鹳窝,便成了移民依依惜别和思念故乡的标志和象征。

明洪武二年(1369年),我的先祖卢永、卢昌、卢三兄弟三人,作为第一批移民,从洪洞县大槐树下迁徙落籍偏头关(即山西偏关县)。其后又有两门分别迁入,一门迁到偏关县内的马道嘴村,一门迁入内蒙古的清水河县单台子石胡梁村,我的太爷爷卢万仓便是后者迁入内蒙古清水河单台子石胡梁的卢氏一族。正是:

洪武当朝争战频,移民惨痛迫离分。

登门受骗迁荒远,捆手含悲赴苦辛。

繁衍诸州旺家姓,思寻祖地拜槐根。

华堂丽殿清幽境,络绎归宗续谱人。

50年末,前排为作者爷爷、奶奶,后排为作者六爹、六妈

70年代,前排为作者父亲、三爹、姑姑,后排为作者六爹、六妈

1991年,在山西偏关卢氏重修族谱时,我的太爷爷卢万仓被列为《卢氏家谱》中第5代传人,我爷爷兄弟三人被列为第6代传人,我父辈5人被列为第7代传人,我们排下的13个弟兄被列为第8代传人,我们的子嗣被列为第9代传人。上世纪的40年代初,我父辈们及爷爷奶奶又从清水河单台子石胡梁迁入陶林,也就是内蒙古察右中旗布连河成才卜子,即现在的土城子乡新义村。从1369年计算,距今已有653年的历史了。

我们卢氏家族为何能考证起600多年的历史,这还得从头娓娓道来。《卢氏家谱》里的世系远祖卢承业,出生于明朝嘉靖1562年,在1594年万历甲午年中举人,初任陕西凤翔县知县,后调任河北玉田县知县。由于吏治清明,政绩卓著,升为兵部职方司主事,曾出守北京通州,1603年的万历癸卯年,卢承业又被调回家乡偏关县任县令。

卢承业在他出守北京通州期内,经常大胆上书皇上,进言战守方略,深受皇上和大臣的器重,因此在他死后,明朝的皇帝授于他龙头石碑,安放在偏关县境内卢氏祖坟卢承业的墓地,至今历时300多年。上世纪的80年代改革开放后,偏关县文物保护单位为抢救这一较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将龙头石碑运回偏关县内常年对外展出。

卢承业在他履职家乡偏关县令期间,因地方文献缺失,边镇官员到任后无法考证,从而引起他本人极大的关注和高度重视。为了存史资政,弥补这一空白,由偏关兵宪李从心主持,卢承业亲自主笔撰写偏关志。在撰写期间,他不辞劳苦,走村串户,遍搜此县薄籍,详查物土,考证牌迹建置,寻访父老长者,凡今昔之贤者或涉及到兵马钱粮、边隘烽堠之类的文史都一一记载纳入县志。

当时的偏关县志都是毛笔小楷书写手抄本,后于1915年的民国四年,《偏关志》才得以正式成印。正因为卢承业给卢氏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才使卢氏后人有据可考,不断增修族谱,延续下来。故有了上世纪1991年由卢氏后人再次编修告竣出版的《卢氏家谱》。

卢承业文武全才,文能安帮治县,武能镇守通州,文章翰墨,驰名海内。同时擅长书法,字迹雄浑,技艺高超,除撰写《偏关志》外,还编写了山西西路通志,他其中的代表作《咏偏关十景》诗词,编入《偏关志》。上世纪的1995年,卢氏亲宗赠予我一本《偏关志》,此志印刷都是立体繁体字,很难朗朗入口熟读。现摘录卢承业咏偏关之景诗三首,以飨读者。

 咏偏关三景

 明·卢承业

玉清真境

云光郁郁绕东嵎,烟树关山入画图。

佳气晓浮金凤阙,清风时度玉龙栌。

望中元圃如青岛,槛外银河泛绿凫。

一画开天资始德,帝君灵佑满边隅。

雁塔远眺

凌霄雁塔势崔巍,关塞人文共此开。

曲洞云天参碧落,回阑烟景映青苔。

东瞻京国千阍月,北瞰长城万里垓。

捧日擎天俨一柱,登怡壮气忆金台。

关河鱼浪

关西形势若崤函,北塞天潢折向南。

岩戍飞楼悬壮剑,河翻浪雪占幽潭。

花飘蝶影惊鱼穴,风送涛声送鸟庵。

相接云峰传八阵,筹边人至把兵谈。

卢承业的长子卢传甲,1621年的明天启辛酉中举人,官自山东沂水知县。次子卢传第明朝出任北京东城兵马使,出守山东沂水县城。崇祯统治年间,黄河流域多次决口,有人为破坏的,有自然造成的,军民死伤无数,百姓转徙,到处丐食,无路可走,随聚而造反,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以李自成、高迎祥、张献忠为首的农民大起义。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军队在山东一带势如破竹,攻城破城节节取胜,卢传甲、卢传第兄弟二人坚守城池同时被俘,因坚贞不屈,与家仆赵虎、张英捷同殉国难。

卢传甲之子卢一鳌,出生于康熙乙卯1675年,因出生在书香世家,为清代秀才。在府丞钱奇嗣、兵宪朱瑶的主持下,在其爷爷卢承业首创《偏关志》的基础上,又重新增修和丰富了《偏关志》的诸项内容,堪为文章俊杰。

未完待续……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该文作者1954年出生于察右中旗土城子乡新义村,曾在铁沙盖、布连河学区任教,热爱写作,现居呼市。

【本期幕后】

策划:敏敏

编辑:楚楚

校对:图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