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颐讯」杨汪宝:负重前行12年,一个IT技术人员的养老信息化之路

嘉宾I杨汪宝 撰文I周心宇 编辑I陈苗


AgeClub年度大会预告:ABI2021・第三届中国老年产业商业创新大会(上海),活动时间:10月15-16日两天,扫描文末海报二维码报名,私享会员购票专享五折!


01

惠州颐讯:一切都始于机缘巧合

北京科技大学毕业的杨汪宝,毕业后进入了一家跨国公司IT部门工作,之后机缘巧合的进入了养老行业。杨汪宝说自己并没有养老方面的情怀,只是一个做IT技术出身、前期靠着股东“输血”才得以坚持下来的普通人。

2008年,惠州颐讯开始筹备,2009年6月正式成立,专注于养老运营管理软件产品,至今客户已经遍布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1000余家养老机构在使用惠州颐讯的养老机构管理系统,涉及床位数超过200000余张,在智慧养老领域,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全国各地的知名养老品牌和标杆项目很多都是颐讯的客户,项目类型涵盖了:医养结合、CCRC、护理院、养老地产、社区嵌入式机构、大型连锁化养老集团、社区居家等等,基本覆盖了国内主要的养老产品类型。

图:惠州颐讯部分客户名单

在注册公司时,董事长将公司选址在惠州。主要考虑到惠州颐讯的主要业务是软件开发,把公司设立在惠州会让人员更加稳定。惠州本地人都在邻近的深圳、广州做程序员,一般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在颐讯工作,工资和广州、深圳差不多,每天还可以按时回家,工作压力没有广州、深圳那么大,所以离职率低,人员稳定,这是能在市场上生存下来的重要原因

大城市机会太多,人员流动大,而做养老管理软件的开发不能只懂编程,还必须懂养老运营管理,程序员需要几年时间的沉淀才能进入角色,往往几个骨干开发人员的离职就会严重影响公司的运作。

“颐康养老管理信息系统”能有效帮助养老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全面掌控经营状况,提高整体工作效率。产品涵盖了护理、医疗、APP客户端、微信小程序及第三方系统对接等内容。从软硬件结合方面看,目前已经与智能床垫、呼叫系统、身份证阅读器等做了对接。惠州颐讯的原则清晰,不做硬件,只专注做养老管理软件。

做养老管理软件,最难的不是软件开发,而是对中国养老运营的理解。不是谁技术特别好就能开发出非常适合养老机构使用的软件。这背后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并结合中国养老行业的实际情况去开发。国外有很多公司来中国做养老管理软件的开发,由于硬套在国外的经营管理模式,没有贴合我国养老机构的运营情况,最终都失败了。

由于创业时间较早,并且比杨汪宝入行更早的公司基本都倒闭或退出了,因此惠州颐讯是现有市场上历史最悠久的养老管理软件公司。除此之外,强大的客户基础让其拥有上千个养老机构现场实施的案例经验,十几年来在得到大量的一线反馈后,惠州颐讯对中国养老机构运营的了解程度以及理解深度远超同行,用杨总的话说:“如果不知道养老机构内部是如何运营的,花再多的钱也做不出一个好的软件”。

杨汪宝认为惠州颐讯目前的发展符合其预期,也庆幸其IT团队的稳定,在十几年持续开发的基础上,加之对养老运营的理解、用户需求的积累,再根据需求反馈及时进行产品调整,铸造了现如今接地气的养老管理系统系列产品。在全国各地经受住了不同养老项目的考验。

从总趋势看,各行各业都需要信息化管理。医疗行业的信息化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普及,而养老行业才刚开始信息化。但养老信息化是否能节省成本,我们无法算出准确的数字,也很难清晰的算出投资回报率。

02

低端养老机构比例将越来越小

图:新建养老设施几乎没有低端养老机构

我国的消费能力在不断升级,新建的低端养老机构越来越少,比例会不断下降。如果一个养老机构太过低端,未来会逐渐被淘汰,边缘化。例如酒店行业在近几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市场化的结果使目前经济型的酒店价格合适,环境也相对舒适。中国未来的消费市场会逐渐向中高端转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养老消费升级。

据了解,现在有一些早期非常成功的低端养老机构正自掏腰包进行升级改造。杨汪宝也提到他的一个北京客户意识到未来消费者的需求会发生变化,没有人会愿意住十几年前的破旧设施,因此正在升级自己的养老机构。

03

养老行业的两大问题

杨汪宝认为养老行业存在着两个大问题,一是支付问题,二是人才问题。

从支付端来看,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各地方政府的补贴能有效缓解支付问题。从消费端看,未来退休的有钱人会越来越多,购买商业保险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支付问题会随之缓解。

日本整个社会70%的财富都掌握在老人手里,而我国国情不同,我国老人不太愿意将钱花在自己身上,很多老人的财富被子女掏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转变。愿意将积蓄花在自己身上,享受老年生活的老年人数在逐年增加。因此,长远来看,国家未来会不断推出新政策,消费端的支付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支付问题一定会得到缓解。

随着市场化的到来,杨汪宝认为养老机构的价格很难降低,很有可能会持续上涨。原因很简单——人力成本的上涨是几乎不可逆的大趋势

招人困难不仅是中国养老行业的问题,也是全世界养老行业的共同问题。台湾用东南亚的劳工,日本也有用国外的劳工。无论国家、地区,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做护理员。杨汪宝走访过日本30多家养老机构,询问了十几家养老机构在经营中所面临的最关键、最重要的问题,这些养老机构的回答都是人力问题。因此,如何招人、培养人,把人留下来,是养老企业、养老行业内的非常关键的问题。

目前市场化运营的养老机构定价虽高,但很多机构依然亏损,除非社会倒退,人力成本不会不降,所以养老费用降低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由于养老行业逐渐市场化,各机构间竞争激烈,因此在服务品质、硬件上会不断改善。

在谈及智慧养老和中国特色的医养结合问题时,杨汪宝认为智慧养老在现阶段的应用场景上没有大的突破,很多养老机构只是做展示、噱头、或由他人捐赠。当前的智慧养老还处于摸索阶段,但长远看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在未来合适的应用场景里能起到巨大的作用。从业人员还需要不断耐心的探索如何运用智慧养老实现节省护理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医养结合是中国特有的,其它主要国家都没有这一说法。医养结合的好处是可以用部分医保的钱扶持养老,但如果一个企业过于依赖医养结合,它的经营会受到较大的政策影响。一旦医保收紧,依赖医保的养老企业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整个营收和利润率都会下降。

医养结合对养老非常有利,但长远看,这是不可能长期持续的。无论哪个国家都不会用医疗的钱长期支持养老,我相信未来我国也会收紧。当然,医养结合在医保盈余较多的地方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例如:华东片区,苏州是最早实行医养结合的地方,其医保每天可以报销80元的床位费,相当于政府一个月补贴了两千多元。据说现在南京护理院的医保报销额度更高,每天有100元。

04

年轻人的大山又加一座

图:年轻人的四座大山——房贷、医疗、教育、养老

从养老行业这12年的发展来看,未来,养老将会变成压在年轻人身上的第四座大山。杨汪宝提到他一个北京朋友的父母都住在燕园,一个月的基础开销为3、4万元。普通百姓每个月并不能拿出3、4万元入住养老机构。从未来的大趋势看,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需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才能入住优质养老机构。

那么是否可以通过居家养老节约自身消费呢?答案是肯定的,但目前居家养老存在不少问题。其一,即使政府购买服务,居家养老的从业者也很难有盈余;其二,在经历很多年的发展后,西方发达国家的家庭医生制度很完善,医生、护士可以上门服务,但我国的法律规定必须在医疗场所执行医疗服务。

在英国,如果不幸患上了癌症,安宁疗护的医生、护士可以上门提供服务,患者无需入住医院或护理院。但中国目前的法律、报销等政策还没有跟上,依旧需要时间,所以短期内,社区居家养老比养老机构的实施难度更大。

只有等到国家的配套政策以及市场发展起来,居家养老才会变得更可行。可喜的是我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朝着这个方向改革。也就是说,未来或许允许医生、护士上门进行医疗服务,这对于居家养老而言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

05

候鸟旅居会被传统旅游公司覆盖,

难以形成细分市场

图:老年旅游团(来源:搜狐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