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统《徙戎论》:西晋王朝错过的最后一次解决胡族之患的良机
相关推荐
-
从晋初西北“秦凉之变”始末,探析西晋无法迅速平定胡族叛乱原因
导致西晋王朝最终覆灭的胡族之乱,其实在西晋初年便在西北有所呈现.当时刚经历乱世,中原纷乱,让西北胡族力量开始有所异动,其中鲜卑人秃发树机能发动的"秦凉之变"规模极大,对于西晋王朝在 ...
-
牧誓八国
牧誓八国 牧誓八国,是指追随周武王伐纣的八大诸侯盟国,分别是庸国,蜀国.羌国.髳国.微国.卢国.彭国.濮国.记述武王伐纣的<尚书·牧誓>中明确描述了周武王对这八个国家的参战誓词,因此得名牧 ...
-
读《商代战争与军制》摘录
夏禹开创了夏朝,之后启夺取了帝位,开启了家天下,之后太康失国,随后有了少康复国,又有了几代人的努力,发展经济,开疆拓土,夏朝在中期逐步达到了鼎盛.到了夏桀时期,夏朝已经内部矛盾激化无可调和,居于七十里 ...
-
【大荔故事】千年羌白
千年羌白 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王门关. 许多人认识"羌"字,都是从这首唐诗开始的,这是小学时代的必修课.每每吟诵起它,便有一种远古的苍凉雄 ...
-
从江统的《徙戎论》来分析西晋遭遇“五胡乱华”的原因
公元304年到439年,这135年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类似于欧洲的中世纪,史称"五胡乱华".它的时间跨度虽然仅有百余年,却在<资治通鉴>中占据500多页的篇幅 ...
-
激荡四百年:平定齐万年西晋隐忧已现,江统进徙戎论石沉大海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13篇 元康七年(公元297年)七月,已是千疮百孔的雍州和秦州遭遇大旱,秋稼严重受损.大旱过后,又是疾疫,百姓流离失所. 在那个连地主家都没有余粮的年代 ...
-
激荡四百年:平定叛乱王统进徙戎论,贾南风图谋废黜司马遹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14篇 尽管西晋朝廷已到了病入膏肓之际,但还是有那么几个愿意干事.能干事的人,比如司空张华和中书令陈准. 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西晋朝廷终于派出了左积弩将 ...
-
再看《徙戎论》:若被西晋朝廷采纳,也许后来就没有“五胡乱华”
(郑重申明:本人坚决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本文只是根据史料,对1700年前的那场中原王朝大事件进行分析,别无他意,不接受任何恶意中伤.揣测.) 我们都知道,由于内部的"八王 ...
-
缅甸历史:江喜陀带领蒲甘王朝走入盛世
缅甸历史:江喜陀带领蒲甘王朝走入盛世 关键词:阿奴律陀统一缅甸.阿隆悉都即位 前因 阿奴律陀统一缅甸:1044年,阿奴律陀即位后,通过一系列征服战争,基本实现了上下缅甸的统一,但南方的孟人有着很强的分 ...
-
司马懿子孙所建立的西晋王朝快速灭亡,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司马懿的子孙建立的西晋王朝,之所以会快速灭亡,可以说是真应了那一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虽然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样的话,是因果报应,是不宜提倡的.但是 ...
-
《徙戎论》全文翻译
[1]戎狄天性夫夷蛮戎狄,谓之四夷,九服之制,地在要荒.<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以其言语不通,贽币不同,法俗诡异,种类乖殊:或居绝域之外,山河之表,崎岖川谷阻险之地,与中国壤断土隔, ...
-
【徙戎论】全文翻译,夫夷蛮戎狄,谓之四夷,九服之制
[1]戎狄天性 夫夷蛮戎狄,谓之四夷,九服之制,地在要荒.<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以其言语不通,贽币不同,法俗诡异,种类乖殊;或居绝域之外,山河之表,崎岖川谷阻险之地,与中国壤断土隔 ...
-
徙戎论原文
徙戎论 江统 [魏晋] 夫夷蛮戎狄,谓之四夷,九服之制,地在要荒.<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以其言语不通,贽币不同,法俗诡异,种类乖殊:或居绝域之外,山河之表,崎岖川谷阻险之地,与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