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课外综合托育应该托什么?怎么托?

育邻梦

网友提问:小学生放学后的教育重要吗?托管班能起到放学后教育作用吗?

回复:浅析课外综合托育应该托什么?怎么托?

假期,指现代人类社会分工协作体制之下,劳动人民依据国家法令依法享有的合理较长、连续时段的休息时间,比如周末、国家法定节假日【如元旦、春节、清明、劳动节、端午、中秋、国庆】以及国家法令规定的其它可休假时点【如生育休假、生病休假、学校的寒暑假】。

生命,是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当然,每种生命物质都不可能长时间持续处于某一特定状态,它们必须时刻根据自然环境调整自己的生理状态,比如绝大部分植物+动物白天生命力旺盛,晚间休息、植物春天发芽+夏天茁壮成长+秋天储备冬粮+秋天休眠、动物拥有生长繁殖季与休眠迁徙季等等。

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最具智慧的高等级哺乳动物,自然生命体系中唯有人类进化出了抽象社会文明成果、唯有人类具备通过大规模同类分工协作改造自然物质组合形态的本领、唯有人类通过驯化栽种植物+驯服圈养动物改善了自我食物供给结构、唯有人类通过冶炼重组自然物质创造了劳动生产工具+建造了住房、唯有人类社会形成了制度化的对童年孩子成长辅助体制——教育。当然,为了给孩子留出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内容的实践时间,人类教育工作也给孩子们安排了大量的假期生活。

家长参与社会工作时间不能陪伴孩子学习成长、城镇“向钱”的分工协作环境未能给孩子们预留出足够的童年乐园、居家成长没有足够的同伴相随致使童年综合成长情绪无法急时宣泄+没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导致身体素质滑坡+长久与虚拟电子屏幕为伴伤害视力+长期面对极少熟悉的陪伴抑制综合社交能力发育......“假期综合症”事实上已经成为家庭生育过程中最大的“后顾之忧”。为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让家长能够安心参与社会工作,同时配合严格监管课外盈利性培训机构,2021年暑假全国各地陆续刮起了“公办课外托管”之风。那么,课外托管应该托什么?怎么托呢?

课外托管应注重开发孩子们的自主创造能力

一、课外托管应托起孩子们学习成长的自主、自觉、自律性。

孩子也被称为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缺乏学习成长的自主&自觉&自律性。因此,课堂教育工作通常采取老师讲授、学生聆听&模仿&照做的浇灌模式。语言、数学、科学、地理、道德与法治、美术、体育......课堂教育体制下除了极少的课堂提问,孩子们就只有聆听照做的份儿。

孩子学习不自主、没有自觉意识、无学习自律性......这是绝大多数老师和家长对孩子们的共同抱怨。但是,在这些抱怨声后却没有人反思孩子们为什么会这样?日常生活中是否给予了孩子们足够自主、自觉、自律性学习成长的环境呢?所以,课外托管应该学放风筝,逐步托起孩子们学习成长的自主、自觉、自律性。

二、课外托管应托起孩子们学习成长的想象力、创造力、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

人类社会文明源于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生活的生存实践,是将特定现实物质的形态+性状+功用的提炼汇集形成抽象的字符+读音+寓意。学习过程则正好相反,学习要求每个人从抽象符号入门,将人类业已成熟的社会文明成果转化为社会劳动生产力。因为,课堂教学因面向多人、必须通过统一的测验考评。所以,班课教学几乎不可能让孩子们自由想象、自主创造、随时动手做、想和谁协作就和谁组队。

课外本就是孩子们消化、吸收课堂所学文化知识的时间,它不需要行动完全统一、不必追求统一测验合格。所以,课外托管完全可以在提供基本安全、素材保障的前提之下采取弱引导模式,充分调动、托起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

三、课外托管应该被职业化,把家长纳入社会分工协作体制

志愿者,自愿进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的活动者,具体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获取报酬,奉献个人时间和助人为乐行动的人。

放学之后、周末、法定节假日、寒暑假......孩子们的学习成长旅途中有大量的假期生活时间,家长大概率没有相应的假期能够作陪。因此,孩子们实际上在学校课堂之外还需要一个长期性的“儿童之家”。然而,今天几乎所有课外托管都在采用临时性服务、身体素质“良莠不齐”的志愿者提供服务,如此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孩子与陪伴者之间难以建立社交亲情关系、有陪伴能力与陪伴时间的家长也无法体现社会教陪价值。

工作时间不能陪伴自家孩子、陪伴自家孩子学习成长无法获得社会分工协作价值认同是现代青年男女自觉节育的核心理由。在课外托管需求日盛的情况下,为何就不能把家长纳入社会分工协作体制呢?为何就不能将课外托管打造成社会职业化分工协作体制中的基础组成部分呢?所以,课外托管既然已经行动起来,那么它就完全可以被职业化、可以把家长纳入社会分工协作体制、能够让课外托管成为缓解家庭生育焦虑的基础抓手。

课外托管可增加劳动实践

教育,人类引导、辅助子女长大成年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文明得以世代传承的核心抓手,是每个人出生之后习得基本生存技能的根本保障,是纾困现代家庭解决生育“后顾之忧”的坚强后盾。因此,文化传承、授业解惑、成长陪伴就成为了教育工作的三级核心价值,教育就好比促进人口繁育的贴身内衣、保暖内衬和御寒外套。

食品供给、教陪辅助、健康调理......人口生育是人类社会中最复杂的事业,它几乎涉及人类社会今天拥有的所有劳动生产分工业态。所以,课外综合托管应该为纾困家庭生育服务,它需要一场"暴风骤雨"般的教陪体制革新,需要将行政管理、房产开发、教陪、保险、文创、文旅、金融等与家庭生育相关行业进行一次全盘梳理整合,而不是简单将孩子们从一个班课赶往另一个班课。

育邻人的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