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 军争篇

(0)

相关推荐

  • 孙子兵法 第九篇 行军篇(下)

    [原文]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①: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②:其所居易者,利也③:众树动者,来也④:众草多障者,疑也⑤:鸟起者,伏也⑥:兽骇者,覆也⑦:尘高而锐者,车来也⑧:卑而广者,徒来也⑨:散而条达者 ...

  • 孙子兵法 第十二篇 火攻篇

    水火无情,两者均可成为战争利器,但由标题可知,火攻是本篇论述的中心题旨.张预曰:"以火攻敌,当使奸细潜行:地里之远近,途径之险易,先熟知之,乃可往.故次<九地>."陈启 ...

  • 孙子兵法 第九篇 行军篇(上)

    "行军"在现代军语中,意即"军队进行训练或执行任务时从一个地点走到另一个地点",而本篇篇题的含义却与此有别,指的是行军过程中的"处军".&q ...

  • 孙子兵法 第十一篇 九地篇(下)

    [原文]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①.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②.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③.四达者,衢地也④.入深者,重地也⑤.入浅者,轻地也⑥.背固前隘者,围地也⑦.无所往者,死地也. ...

  • 孙子兵法 第十三篇 用间篇(上)

    作为<孙子兵法>全书的最后一篇,它在内容上与第一篇<计篇>遥相呼应.如果说<计篇>强调先计后战,要求从"五事"."七计"的角 ...

  • 孙子兵法·军争篇7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 ...

  • 孙子兵法·军争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 ...

  • 孙子兵法 第七篇 军争篇(下)

    [原文]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①: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②: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③.故兵以诈立④,以利动⑤,以分合为变者也⑥.故其疾如风⑦,其徐如林⑧,侵掠如火⑨,不动如山⑩,难知 ...

  • 孙子兵法 第六篇 军争篇(上)

    在<孙子兵法>十三篇的整体框架中,<军争篇>堪称一道分界线.陈启天曰:"本篇以前,如<计>.<作战>.<谋攻>.<形> ...

  • 孙子兵法:军争篇

    孙子兵法:军争篇

  • 《孙子兵法》第七篇军争篇(珍藏版)

    <孙子兵法>第七篇军争篇 [篇目提要] 战场是人们变度发挥能动性的物形,情况千变万化,战机稍纵即逝,临敌应变全靠指挥员,牢时度势,固势利军.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 ...

  • 《孙子兵法》:懂势,才能做事!

    <孙子兵法>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求之于势".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懂得认清形势.选择时机.顺势而为,才能把事情做好. 古代齐国有一句俗语:"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

  • 长篇《孙子兵法》解读——能而示之不能

    原标题:长篇<孙子兵法>解读--能而示之不能 文/主播|陶荣荣 原文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 详解 到了战场上,根据形势的变化,如何趋利避害,如何 ...

  • 《孙子兵法》感悟《孙子兵法》1——后世影响

    <孙子兵法>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兵书,也是在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一部兵书.全书共有5900余字,可谓字字珠玉,书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有着很深的内涵.<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