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五拾三:《下泉》,忾我寤叹,念彼京师。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相关推荐
-
【读书笔记】春秋左传•桓公九年
☆提要 [主要事件] ◇纪季姜归于京师 ◇楚师伐邓 ◇诸侯伐曲沃 ◇曹大子朝鲁 [涉及人物] ◇纪季姜.楚武王.道朔.薳章.斗廉.射姑.施父等 [涉及国家] ◇纪.周.楚.巴.邓.晋.曹.鲁等 [春秋 ...
-
子藏让国
子臧 子臧,姬姓,名欣时(一作喜时),春秋时期曹国公族,曹宣公之子,著名节士,有让国之贤. 曹宣公死后,公子负刍杀太子自立,是为曹成公,各国诸侯和曹国人都认为新立的曹君不义,晋国抓住曹成公,想要让周天 ...
-
春秋左传—九年传(2)楚国和邓国之战
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凡诸侯之女行, 译文:鲁桓公九年春天,纪季姜出嫁到京师.凡是诸侯的女儿出嫁. <诗邶风泉水>云:"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鄘风蝃蝀&g ...
-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宋亡以后诗人改名,皇帝成了高僧
前言 前天参与了一个小问题:"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这两句诗出自宋末元初诗人郑之因的<德佑二年岁旦>: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五拾四:《七月》,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由此而来!
<七月>是<诗>的第154首.这是一首忆苦思甜的教育诗.诗中所写之事,虽然是周人定居歧山之前在豳(bīn,古邑名,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艰苦奋斗"的&qu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五拾二:《鸤鸠》,淑人君子,其仪一兮。表里如一,是正人君子的重要标准。
<鸤鸠>是<诗>的第152首.这是一首讽刺上位者德行不一的诗.诗以布谷鸟养育子女的方式,来反讽当时曹国从君主到卿大夫的上位者,外表华丽.内心肮脏的"不一"言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五拾五:《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 “风雨飘摇”一词即源于此!
<鸱鸮>是<诗>的第155首.这是一首警戒诗,用动物寓言故事,展现弱肉强食的丛林法测,以寄寓人生感慨或哲理.诗中描写母鸟在它的小鸟被凶恶的鸱鸮抓去之后,为了防御外来的再次侵害,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五拾一:《候人》,彼其之子,不称其服。亲小人,远贤臣,此后先汉所以倾颓也。
<候人>是<诗>的第151首.这是一首讽刺用人不当的诗."远君子.近小人",这历来是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安在统治者头上的用人大罪.重罪,一切王朝或政权的覆灭,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五拾:《蜉蝣》,心之忧矣,於我归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蜉蝣>是<诗>的第150首.这是一首生命感叹诗,借蜉蝣这种朝生暮死的小虫子,比喻人类生命在消亡前短暂的美丽,表达对于终须面临消亡的困惑和感慨,是最早地自我叹息生命短暂.光阴易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五拾六:《东山》,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无论多么伟大的战争都是悲伤的!
<东山>是<诗>的第156首.这是一首战争题材的抒情诗.诗以周公(旦)东征为历史背景,通过一位普通战士的视角,叙述东征后归家前,周朝军人复杂真切的内心感受,以此来表达对战争的深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五拾七:《破斧》,哀我人斯,亦孔之将!周公的伟大本质是人民的伟大。
<破斧>是<诗>的第157首.这是一首赞美诗.诗中赞颂周公东征,表达东征将士们经过艰苦奋战取得胜利的自豪感,也表达对周公维护国家和王朝统一的感恩之情.这种对祖先丰功伟绩的赞美,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五拾八:《伐柯》,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可见“媒妁之言”何其古老!
<伐柯>是<诗>的第158首.这是一首婚姻生活诗,是一首朴素的生活交响曲.诗以"伐柯"作比喻,强调了媒人在婚姻中的重要性.后世的解<诗>者,对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