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16)纵横家的鸡血伤人

读通鉴(16)纵横家的鸡血伤人

注:慎靓王继承周显王之位共6年,这6年时间战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魏惠王留下一个大烂滩子,燕国被纵横家把控,齐国则醉生梦死。秦国这个阶段却围绕自己的战略,拿下巴蜀,一步步蚕食韩魏,扩大势力。战国里政治家把控国政的,只剩下秦国和赵国。纵横家为了能把控朝政,不断扶持能和王权对抗的新势力,用各种方式分化王权,齐国的代表人物是孟尝君本质上纵横家们扶持起来的,大多数国家陷入多寡头政治,王权的范围越来越小。齐闵王后来想从这些乱国纵横家手里夺回政治大权,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这6年,此消彼长,秦国坚持战略方向,成长为事实上最强的国家。

慎靓王〔名讳定,谥法:敏以敬曰慎;柔德安众曰靓。〕

元年(辛丑,公元前320年)

卫国将自己贬号曰君。

注:显王23年,卫国自贬号为侯;因其地介于秦、魏之间,国日以削弱,这一年再次贬自己号曰君。相当于孟尝君等一个级别。

二年(壬寅,公元前319年)

秦伐韩,取鄢。

魏惠王薨,子襄王立。在位36年。

孟子入见而出,对身边的人说:"看上去不像个国君,走近他没有任何气度让人觉得敬畏。突然就问:『天下靠什么能安定下来?』,吾回答他说:『天下安定根本在于天下一统。』『怎么样才能让天下归于一统?』我回答他说:『不嗜杀行仁义的君王能一统天下。』『谁会给他呢?』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注:孟子在对牛谈琴,儒家的很多大思想,在战国时期并不被很多人理解,儒家的改革是从魏国开始的,魏文侯以孔子弟子卜子夏为师,在魏国行仁政,魏国大治,人才纷纷来魏国发展,建功立业,魏国一跃就成第一强国。这段历史魏文侯的这个重孙子基本就全给忘了,不仅丢了祖上的功业,也成了别人的提线木偶,孟子想教化这种人,如同朽木雕花。

魏国这个阶段已经大势已去,这个新上任做国王的,问怎么安定是想听什么呢?其实是:“我如何立威?”

孟子一听就知道这个小子想要杀人立威了,学秦惠王、齐威王那种上位一来就杀个最有势力的,举国震惊的那种,孟子当然不能支持他。明知他想要那个答案,孟子却不愿意给他打鸡血,只能告诉他不能靠杀,你不具备这种让人畏惧的气势,不如行些仁义吧,可能活得更长一些。在战国那种脑残当政的条件下,为什么纵横家的鸡血市场远大于儒家的仁义?因为儒家人不想助恶,有善必举,有恶必救。

孟子是多么无奈与寂寞!

三年(癸卯,公元前318年)

楚、赵、魏、韩、燕同伐秦,攻函谷关。秦人出兵逆之,五国之师皆败走。

宋国开始称王。

四年(甲辰,公元前317年)

秦败韩师于修鱼,斩首八万级,虏其将〈魚叟〉、申差于浊泽。诸侯振恐。

齐国大夫与苏秦争宠,私下安排刺客对付苏秦,将其刺杀。

张仪劝说魏襄王:"魏国地方不足千里,战士不过三十万,地四平,无名山大川之险,要防守楚、韩、齐、赵等四国之境,守亭、障者不过十万,魏国天生就是四争之地,大国的战场。诸侯那些参与合纵的,相盟于洹水之上,结为兄弟以互相坚守。今亲兄弟同父母,只要有争钱财就互相杀伤,而大王还想要借着苏秦留下的那个战略应付各国的反复不定,是明摆着成不了的合纵自保?大王不向秦国称臣,秦国的大军攻取河外,占据卷衍、酸枣,劫持卫国,取阳晋,则赵国不能向南,赵国不能向南同样魏国也不能向北,以后与赵国就没有路相通了,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毋危不可得也。故愿大王审定计议,且赐骸骨。" 魏王于是背弃合纵的约定,而并且请张仪出面回秦国促成这件事。张仪归秦,恢复秦国相位。

鲁景公薨,子平公旅立。

注:秦国的战略定力非常强,大棒也举得高,诸侯原来打仗没有秦国这么血腥,秦国改成以斩首论军功,战争就变味了,原来两国打仗,一方逃跑,散掉,另一方占据地方,这事就结束,现在秦国不一样了,一定要斩到人头才能记功,战争失败投降都没有用了,秦兵会不犹豫地斩头。

诸侯对于和秦国打仗就特别害怕了!大棒一来,张仪觉得可以回秦国了,他就吓魏王,让魏王老实事奉秦国,魏王也吓得腿软甘愿成为秦国的臣。

五年(乙巳,公元前316年)

巴、蜀两国互相攻击,都向秦国请求支援。秦惠王计划伐蜀,因为蜀道险狭难至,而韩国可能要来报复,犹豫未能决。司马错请求伐蜀。

张仪曰:"不如伐韩。"

王曰:"请闻其说。"

张仪说:"和魏国结盟,外交于楚国,此时秦兵出三川,攻新城、宜阳,据九鼎,获天下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这是王来也。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争,顾争于戎翟,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说:"不对。臣听说欲富国者必须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称王者务博其德,三样资本者备而王业随之而成。今天秦国地小民贫,所以臣愿先从事于易。蜀国,西僻之国而戎翟担任其王,这个时候有桀、纣那样祸乱;以我们秦国现在军事力量进攻他们,譬如用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四海而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们秦国一举而名利实至,现在有禁暴止乱之名。假如攻韩,劫天子,天下恶名,而未必是利;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险潜伏于其中。臣说明一下为什么危险?周朝,天下的宗室。齐,韩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将二国并力合谋,因为这个再向齐、赵要助,再求救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大王怎么能阻止。这是我说的危险。不如伐蜀更好。"

秦惠听从司马错计划,起兵伐蜀:十月取巴蜀。贬蜀王,更其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

苏秦既死,秦弟代、厉亦以游说显于诸侯。燕相子之与苏代婚,欲得燕权。苏代使于齐而还,燕王哙问苏代齐国的情况:"齐王称霸了吗?"

苏代说:"不能。"

哙王问:"何故?"

苏代说:"不信其臣。"

于是燕王专任子之。

鹿毛寿对燕王说: "天下人之所以说尧圣贤,是因为其能让天下。今天王以国让子之,是王与尧同名。"

燕王将国政全交给子之,子之权力大增。

有人说:"禹荐益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于益。启与交党攻益,夺之,天下谓禹名传天下于益而实令启自取之。今王言属国于子之而吏无非太子人者,是名属子之而实太子用事也。"

王因收印绶,三百石以上的官员有什么政事都去问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王年老,不再过问政事,顾为臣,国事皆决于子之。

注:韩国要分权,底下人说不行,燕国呢专任子之,又差点灭国。纵横家不是标准的政治家,他们眼里看到全是短期利益,张仪认为取韩国比取巴蜀重要,为什么会这样呢,张仪是纵横家,他们就是靠利益以动人心,就像今天的成功学的大师一样,都是说得漂亮,干起来洋相的那类型的人。苏秦、苏代等更加明显了,苏代就帮自己的亲家学齐田氏谋取燕国政权。

张仪觉得周王朝那边的利益多,司马错觉得“欲富国者必广其地,欲强兵者必富其民”,这是路线之争,路线之争比利益之争更加政治化,搞生意的没有路线,搞政治的才有路线。

(0)

相关推荐

  • 战国系列之——合纵连横

    商鞅变法之后,魏国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秦.齐.楚群雄并起的局面,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国家之间,今天是朋友,明天可能就是敌人,敌与友之间唯一衡量的标准就是自己的利益.怎样 ...

  • 战国纵横家:张仪合纵连横的对手并不是苏秦

    两千多年来,根据<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载,人们一直认为苏秦和张仪是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竞争对手,同时也是鬼谷子门下的师兄弟. 苏秦学成出山,游说列国,得到燕文公的赏识,而后出使 ...

  •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对此持否定态度,认 ...

  • 战国纵横家——张仪

    张仪,少年寒窗苦读,壮年列国漂泊,虽后来拜将入相,但人至暮年却落得个一切皆空的下场,令人唏嘘.其一生虽历经曲折,却又不得不说是受尽荣宠,两次入秦拜相,又得魏国惠子亲请拜相,却因秦惠王知遇之恩,一生忠心 ...

  • 警方通报男子电梯内暴打妻女:已被拘留。家为何会伤人?

    3月18日20时许,包河公安分局滨湖派出所接到辖区群众报警,称其在合肥市包河区某小区电梯内遭到丈夫殴打.经调查,孔某某与张某因家庭纠纷产生口角,在其居住小区的电梯内殴打妻子张某,并在殴打过程中将其女儿 ...

  • 读通鉴(186)坏得让人绝望

    读通鉴(186)坏得彻底坏到让人绝望 和平元年庚寅,公元150年 春,正月,甲子,赦天下.改元. 正月初二,太后诏归政于帝(19岁),开始不再称制.二月二十二日,太后梁氏崩. 三月,车驾徙幸北宫. 甲 ...

  • 读通鉴(308)石虎这类人的存在就是人类的意外

    读通鉴(308)石虎的子孙相残 永和四年戊申,公元348年 夏,四月,林邑寇九真,屠杀士民十中八九死. 1.石宣杀石韬,引石虎发狂 赵国秦公石韬有宠于赵王石虎,想要立他为继,因为太子石宣年长,犹豫未决 ...

  • 读通鉴(33)吕不韦投资异人,周王朝从此落幕

    读通鉴(33)吕不韦投资异人,周王朝从此落幕 魏公子无忌既然保存了赵国,于是也不敢归回魏国,与自己的宾客留居赵国,使魏将带领魏军回国.赵王与平原君商议,计划拿五座城封给无忌公子.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 ...

  • 【心理学科】家为什么会伤人?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心理学科] 家为什么会伤人?     1.家庭是一个系统,孩子出问题了,必然能从家长的身上找到相关的原因.要想孩子得到改变,整个家庭系统都应该发生改变.从现象上 ...

  • 读通鉴(342)刘牢之一人三反

    读通鉴(342)刘牢之一人三反 1.柔然统一北方 丁丑,燕慕容拔攻魏令支戍,克之,宿沓干逃走,抓住魏国辽西太守那颉.燕任命慕容拔为幽州刺史,镇令支,任命中坚将军辽西阳豪为本郡太守.丁亥,任命章武公慕容 ...

  • 读通鉴(374)厉害到让人畏惧

    读通鉴(374)太厉害会让别人畏惧 1.拓跋焘亲征盖吴 庚戍,任命前豫州刺史赵伯符为护军将军.赵伯符是孝穆皇后的侄子. 魏安南.平南府移书兖州,借口南国侨置诸州多滥用北境名号:又想要游猎县区.兖州答魏 ...

  • 高伟:家有时是伤人的

    家有时是伤人的 文 / 高伟 吴冠中心目中最尊崇的油画大师就是凡高.每每向人谈及凡高,吴冠中就往往自己先激动起来,却找不到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我特别理解吴冠中.凡高也是个让我心疼的画家,提起他,我甚 ...

  • 读通鉴(375)刘义隆喜欢的人

    读通鉴(375)刘义隆喜欢的人 1.沮渠氏的灭亡 太祖文皇帝中之下 元嘉二十四年(丁亥.447) 春,正月,甲戌,大赦. 魏吐京胡及山胡曹仆浑等人造反:二月,征东将军武昌王拓跋提等人讨平叛乱. 癸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