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论文】潘书朋:愿做擦亮星星的人(2017.10)

愿做擦亮星星的人
——一位乡村物理教师的教育思考与践行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它们看起来灰蒙蒙。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因为那些八哥、海鸥和老鹰
都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
想要个新的我们没有。
所以还是带上水桶和抹布,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美)谢尔·希尔弗斯坦
每次读这首小诗,笔者都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其实很多老师对于目前充满功利性的教育困境充满忧虑,对自己每天低效甚至无效的“瞎忙”感到困惑和迷茫,更多的时候则是“祥林嫂”式的埋怨与牢骚。可是,我们无法改变周围的环境,无法改变别人的行为,那就学着改变自己,从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发展做起。
教师的成长发展,除了自身努力之外,一些外在条件也是必须的,尤其那些关键读物、人物、事件,则是一个优秀教师成长的良好载体。回想自己从一名普通的乡村物理教师,如今逐渐在学科领域中成长起来,就是得益于读对了书,遇对了人,做对了事。
《不跪着教书》——教师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师要想改变自己,首先要从学会独立思考开始,从解决身边一个个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开始。一个教师只有带上自己的思考上路,才会让自己在目前的教育困境中依然能够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此,读书也就成了自己教育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笔者曾多次拜读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教授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每次与智者的“对话”,都会让自己的心灵得以洗礼和震撼。在文中吴非老师的一句话深深刺痛了我:我终于明白,凭一门专业课的教学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就要跪着教书
回想自己走过的这二十多年的教育之路,尽管在专业课的教学上取得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也曾经感到很满足,可是这充其量就是一个“教书匠”应该完成的本职工作。自己没有独立的思考精神,培养的学生充其量也只是在各种考试中拿个高分,仅此而已。
其实与自己有类似情形的教师又何止千千万万,因为目前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于是只要学生能够考出一个高分数,不管你是采用“强势高压”还是“心理诱惑”,只要最终的成绩高,那你就是一个“优秀”教师,学生自然也就是“优秀”的。
在文中,吴非老师提出了评价教师工作的新的观点: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看到此,不仅让我陷入了沉思:这二十年的自己的教学是成功的吗?我的教育梦到底在哪里?1994年大学毕业至今,自己也一直奋战在教学的一线。就像吴非老师所说的那样,曾经天真地以为学校是“净土“,却忽略了学校只是社会的一部分。本以为自己会在这方热土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可是现实却无情地告诉我,目前的学校现状就是:教师跪着教书,学生趴着读书。
所谓跪着教书、读书,就是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缺乏批判的思想和意识,一切只是照本宣科,教师是知识的传声筒,学生是知识的复印机,最终演化成考试的机器,如此而已。
教师要学会教书,就要学会读书,学会思考
我们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着,有时会感慨现在的学生为何越来越不会思考问题,越来越没有创新精神。其实这样没有思考能力、只会考试的学生也是很多“优秀”教师培养出来的。
我们现在很多教师都存在职业倦怠感,已经没有最初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份激情了,究其原因就在于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已经磨去了自己的灵性,降低了对这份事业的热度。“教书匠”和“教育家”的区别就在于能否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和工作。
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曾经有一句经典的话:我一辈子教语文,一辈子学当语文教师。的确,于漪老师把语文教学当做了自己毕生的事业。其实这些著名的教育家之所以有很高的成就和业绩,就在于对始终保持对教学的浓厚兴趣。
正如吴非老师在文中谈到的:对教学工作的简单重复,对学生的冷漠,对生活的冷漠是对职业的亵渎。的确,教师这是一份特殊的职业,为了不误人子弟,用一辈子学做人师,因为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教师要为培养孩子们学会终身学习的能力而教书
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教育家罗素曾经说过:你教的学生开始怀疑了,你的教育就成功了。当然这里的怀疑的内涵是指“思考”。
反思我们目前的孩子还有思考能力吗?就像吴非老师所说:我们的教育就这样成功地驯养出一代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知识分子”。的确如此,我们目前的课堂不就如此吗?教师机械地传授课本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最终只是为了考试,仅此而已。
就拿目前的一些自然学科,譬如物理、化学、生物,这些学科的学习必须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可是现实情况到底如何呢?学生经历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了吗?体会到实验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了吗?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了吗?……
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并不原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以“浪费时间”为借口剥夺了孩子们质疑、探索的机会。
静下心来反思自己近乎碌碌无为的二十多年物理教学生涯,就在于没有真正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学科的探索,只是在为了考试而教会学生会做几道考试题而已,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目前自己仅仅做到就是让孩子们喜欢上自己的课,喜欢自己任教的物理学科,并没有让孩子们学会终生学习的能力,这也是自己今后努力地方向。我要为培养孩子学会思考、学习探索、学会学习的能力而教书,这就是我终生为之奋斗的教育梦!
徐洁教授——感恩生命中遇到“本真教育” 
人的一生注定不可能孤独前行,那么选择志同道合、一路同行的伙伴就显得尤为重要。人生路上如果能够遇到让自己感恩一辈子的人,那个人就是你生命中的“贵人”。在这里我想要表达的是,在我历经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之际,终于遇到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齐鲁师范学院的徐洁教授。
认识徐教授还是要从她倡导的“本真教育”说起,其实在这之前对于徐教授以及她的“本真教育”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印象。人的成长除了自身努力的因素之外,还需要有一个很好的平台,记得在2016年寒假之际,在朋友的引荐下我有幸加入了“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微信群,也就是在那次偶然的机遇,我在无意之中结识了徐教授的“本真教育”,其中那句“本真至善,立己达人”的研究宗旨,让我不仅眼前一亮,这不是我苦苦寻找了二十多年的“真教育”吗?
自从1992年我踏进“大连大学师范学院”大门的那一刻起,就立誓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心中始终牢记“身正学高,为人师表”的校训,这么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自己也是在践行这条校训。或许对于教育的形式过于乐观,当我真正走出大学校门踏上三尺讲台,渐渐地我发现现实与我的理想教育相差太远,甚至有点遥不可及。在“以分数论英雄”的错误导向下,一度也让我迷失了前行的方向,“一切以升学率为目标”的成功标志,让自己和孩子们每天在题海中“鏖战”,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不会笑了,自己也是“为了分数”曾经极度焦虑和恐惧不安。这难道就是我要的教育生活吗?我的孩子们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一向不肯服输的我不再迟疑,我要改变眼前不和谐的这一切,我要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真正的教育,因为只有“真教育”才会带来幸福和快乐。我开始放下手中的“教材”,以一种“跳出教育看教育”的心态重新看待我们目前的教育,于是我捧起书来阅读,拿起笔来写作。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读到陶老的这句话,那一刻我的心灵无比的震撼,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谛:教师最根本的教学目标在于教导学生追求真理.;学生最根本的学习目标在于学习做个真诚的人。再来研读一下“本真教育”的研究宗旨,和陶老那句教育箴言的内涵是何其地相似。“本真至善,立己达人”就是告诉我们:在尊重生命本态的前提下,务本向善,尊重规律,崇尚科学,求真立美,探索真知,无私奉献。
应该说正是由于与“本真教育”结缘之后,我才给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找到了回家了的路。尽管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物理教师。可是一直以来,自己心中始终就有一个理想教育梦,那就是让我的学生感受到物理之美,为此我一直在不断努力着,不停地奋斗着,只因为我爱我的学生!
其实最初我之所以选择了教育事业,是因为我喜欢孩子,喜欢校园这方净土。我始终战斗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是因为我总在潜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我知道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我永远是一棵不断生长的小草,也许我没有鲜花那样的芬芳艳丽,我没有果树那样的硕果飘香,我也没有庄稼那样的果实累累,但是我会用我的一抹新绿去装点教育的春天。
不求做名师,但愿做明师。踏踏实实为孩子们上好每一节物理课,让每个孩子学会做人,学会求真,学会宽容,学会真爱,我将用我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为之不懈努力和奋斗。
我幸福,因为我真爱我的孩子们;我快乐,因为我看到了孩子们的笑脸。
在这里,只想表达一下对徐教授的感恩之情,感谢您为大家创建的“本真教育”研究平台,让我们在这里找到了自我展示的机会,可以和很多有教育梦想的人交流探讨,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未来教育的希望。
愿更多的教育同仁能够一起追求“真善美”,从而自我发展,自我修身,合作共赢,协同前行。感谢生命中一路同行的你,我,她!感恩“本真教育”的美景无限!
物理课改——做能触动灵魂的科学教育回归
回想从教的这二十三年,笔者深深感悟到:其实真正让我成长起来的是孩子,是孩子教会了我如何去做教育。让我下定决心要走“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这一课改之路的,其实还是来自孩子一句让人无比心痛的话语。
每年4月份都要进行理化生实验技能考试,并且以一定的分数计入中考。目前毕业班教学的进度和难度,就决定了很多时候是在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平日的实验根本就是少做甚至不做,教师借助多媒体讲实验,学生背实验,已经是“经验之谈”了。等到实验技能考试到来之前,就要进行“魔鬼式”地突击训练,考前近两个周的强化训练让孩子们对于实验已经不再是感到兴奋,而是极度讨厌。记得实验技能考试结束之后,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子和我说了一句话,让我至今感到心痛不已:老师,我再也不想进实验室了,再也不想做物理实验了,因为这些日子做实验做得都恶心想吐了。
那一刻,我的心冷到了冰点。孩子为何会有这样的感觉,其实这种平日不进行实验操作,考前进行突进的方式,还是在进行应试教育,假如中考没有实验技能测试,很多学校肯定不会让孩子操作实验,而是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进行大量刷题。可即使考前进行了实验操作训练,也是属于强化记忆的范畴,因为考前已经将实验考题的内容告知了孩子,“优秀”的教师会将每一个实验的操作过程拍摄成视频,然后让孩子们强化背诵每一步流程。这样“聪明”的做法根本就是实验的初衷,又是在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及时所有的孩子实验都是满分,又有何意义呢?可遗憾的是,目前学校对于教师的评价就是孩子实验技能考试的满分率,何其荒谬!
一次次扪心自问之后,我从2013年开始毅然决定进行“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就在我对自己的物理课改还有些迷茫与徘徊的时候,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厅长,在“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微信群”的一番话,让我倍受鼓舞,至今感动不已:
潘老师自愿组织的课程改革,是非常令人感动的。任何改革都是非常困难的,但改革首先是路径正确,第二是骨干先行试点先行,第三就是不断反馈不断改进,第四就是要从点滴的改变开始,不要试图一下子全变那是不可能的。
我非常赞赏潘书朋老师,扎扎实实地从一点一滴开始,从自己示范开始,从教学行为的改变开始,只要我们抓住了课程和教学行为的改变,我们这个改变的因素是符合规律的,我们不要急,慢慢来,在一步一步的反思当中去推动。潘老师这种总结,这种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让他们感受到这种改变是积极的,是我们所需要的,是我们所希望的。而且,这种改变让我们的教学生机和活力得到释放,让学生的内在的动力、学习的积极性和智慧得到释放,让教师得到释放。让我们的家长看到变化,我觉得我们这种改革就能够慢慢地启动。
潘老师作为一个物理老师,做的这些探索更让我感动!谢谢你的探索!只要坚持下去,我相信在物理学科中一定能探索出一条让我们欣慰的道路。
(2016.02.25)
如今四年的物理课改过去了,以“创建家庭实验室”为突破口,让孩子们在“做中学”中感悟到了物理之美,目前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突破:课前家庭小实验——课堂实验探究——课后探索性实验——小制作个性化作业。在实验教学取得阶段性进展之后,我又开始了“初中物理深度学习的对话与反思”的课题研究,即在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又开始引领孩子们撰写物理日记、手绘思维导图、研学旅行实验的探索。
回想自己这二十三年的专业成长之路,自己经历得太多太多,在历经几番苦痛与挣扎之后,给自己带来是一个全新的自我,也明白如何让自己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教学生活,那就是:放下一切名和利,守着孩子们好好过日子,智慧工作,快乐生活!
正如我们烟台教科院管锡基院长鼓励我说:实现梦想抵达彼岸,除了努力,还有等待。等待的价值也许在于,让你的努力从急功近利中剥离出来变成纯粹自然的习惯,假如能够做到这点,成功彼岸只是水到渠成易如反掌之事,在这个阶段也许你会更深刻地体悟到,朝向目标努力的过程本身就是幸福无限的事情。
其实一个人真正的成长在于你内心要承认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从而忽略别人对你的眼光。
未来的日子, 我将对教育始终保持虔诚的信仰,带上自己的独立思考,投身教育科研,做一个不再瞎忙的教师,从而找到一条自我救赎之路,让自己的教育生活幸福完整。未来的日子,我会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去拥抱每一天,因为我愿意做一个去擦亮星星的教育行者。
(0)

相关推荐

  • 520,让我们以真理的名义,爱上物理

    5.20终于来了 朋友圈也嗨翻天了 晒老公的.晒老婆的.晒幸福的.晒礼物的 晒恩爱的.晒旅游的.晒红包的.晒戒指的 晒车的.晒玩的.晒花的 -- 看样子,要是真不秀点什么 还真是OUT了 好吧! 我 ...

  • 愿做擦亮星星的人

    一年前,新的一群小豆包在我眼前笑颜如花.叽叽喳喳,看着生机勃勃的他们,我把我们的班命名为"星辰班",我希望我们星辰班的孩子"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在我心中, ...

  • 【发表论文】潘书朋:做心中有爱、目中有人、手中有法的好老师(2020.07)

    做心中有爱.目中有人.手中有法的好老师 山东省莱州市玉皇中学  潘书朋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那么,什么 ...

  • 【发表论文】潘书朋:做中学:学习方式变革的启航(2019.12)

        做中学:学习方式变革的启航     山东省莱州市玉皇中学  潘书朋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在飞速发展,未来社会变得越来越无法确定,相伴而行的是各国科学与技术实力的竞争 ...

  • 【发表论文】潘书朋:做一个幸福的老师(2018.10)

    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一个人热爱自己的专业,淡漠名利,会获得身心愉悦,这种幸福任何外物无法取代. --吴非 我是一名普通的扎根乡村教育24年的中学物理教师.一直以来,自己心中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让我的 ...

  • 潘书朋:做自己的摆渡人

    做自己的摆渡人 文/潘书朋 你的经历很重要,你经历的事也很有价值,你的反思可能会有独特的发现,无论是对自已还是对教育事业,都可能是一份特别的财富.你提笔写作时,为什么把自已忘了? --吴非 别人的经验 ...

  • 潘书朋: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五)

    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五) 文/潘书朋 一个人热爱自己的专业,淡漠名利,会获得身心愉悦,这种幸福任何外物无法取代. --吴非 幸福,在于找到了教育回家的路    "学生深度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

  • 潘书朋: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四)

    文/潘书朋 --吴非 研修,伴我一路幸福走来 参加2018年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工作坊主持人高级研修班    谈到研修,想必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名词了.每年暑假都要进行 ...

  • 潘书朋: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三)

    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三) 文/潘书朋 一个人热爱自己的专业,淡漠名利,会获得身心愉悦,这种幸福任何外物无法取代. --吴非 教师的幸福在于迷恋他人的成长 实习老师在授课 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 ...

  • 潘书朋: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一)

    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一) 文/潘书朋 一个人热爱自己的专业,淡漠名利,会获得身心愉悦,这种幸福任何外物无法取代. --吴非 我是一名普通的扎根乡村教育24年的中学物理教师.一直以来,自己心中就有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