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现代”:当代中国文学理论新特征

(0)

相关推荐

  • 蔡益彦:对中国文学跨界研究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跨界研究 跨界研究中的问题 20世纪的西方文论流派众多,各种理论层出不穷,眼花缭乱,80年代在国内刮起了一股理论热.我们引介了西方众多前沿的理论,为文学批评与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然而理论 ...

  • 刘锋杰:现代文论史研究的“三维空间”说

    摘要 现代文论史一直以"新文学"作家出身的理论家与批评家作为研究对象,忽略了在同一时空中从事古代文论与外国文论研究的两类学者,这是值得反思的.现代文论史应由新兴文论.古代文论研究. ...

  • 《形而上学之思》(王维)

    ) 目录 序一 思者无疆(张志伟) 序二 哲学需要真诚,思想需要体系(黄裕生) 序言 为什么是哲学 导论 重新起航 第一章 历史回响 第二章 广义意识 第三章 和合现象 第四章 和合的动力机制 第五章 ...

  • “失语”及古文论

    关于中国文论"失语"及古文论现代转化问题,是近年来文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但象文论界的若干热门话题一样,近来又它也有变冷之势.笔者多年来一直关注中国当代美学及文艺学的学科建设,对这一 ...

  • 论理论批评

    摘要:理论批评以广义上的文学理论为叙述和描述对象.理论本应高屋建瓴,但如一些批评家所言,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文学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恰恰是在传布怀疑主义.理论与批评经常被视为一途有特定的时代原因,但是如 ...

  • 於可训 | 当代文学创作经验亟待进行系统总结 ——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21届学术年会上的发言

    於可训,1947年3月出生,湖北黄梅人.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

  • 曹顺庆教授访谈 | 变异学: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新进展与话语创新(下)

    本文原载<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第40卷第1期 2019年2月 作者简介 曹顺庆:教授,博士生导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四川大学杰出教授.代表作有:The Variation Theory ...

  • 大家学术 || 曹顺庆:异质性与变异性 — —中国文学理论的重要问题

    与我们一起开启汉学研究之旅吧 曹顺庆 湖北荆州人,满族,现任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院士待遇),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国家级教学名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 ...

  • 俄罗斯汉学 || 以传统经典为解码的当代中国文学

    本文原载<南方文坛>2017年第6期,已获作者授权在此推送. 许多域外汉学家都在关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但是能够真正地深入有"壮怀激烈""交织血与火历史&quo ...

  • “文坛百家”:在利兹的中国文学翻译新中心

    在英国,伦敦是全国大多数文学活动与翻译活动的传统举办地.几年前起,利兹大学的弗朗西丝·韦特曼(Frances Weightman)与莎拉·多德(Sarah Dodd)开始着手将利兹打造成为在英国北部的 ...

  • 关于构建当代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几点思考(二)

    作者:郭树群 内容提要:提出构建"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这一课题,已经昭示了音乐学研究的开拓性,它必将聚集起众多的有志者投入到这一宏大理论话题的叙事中来. 关键词:中国音乐:理论话 ...

  • 在中国发现批评史——清代诗学研究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传统的再认识

        内容提要  近代以来,批评史乃至整个文学史研究始终是前重后轻.前实后虚,对明清以来关注不够.然而传统总是距离最近的部分对我们影响最大,由于明清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的薄弱,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和批 ...

  • 【国学经典】| 金锡逊作品:“境界说”对中国文学理论的贡献

    "境界说"对中国文学理论的贡献 --读王国维<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一书,我买过两次,购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8月版王振铎评注本,读完后我在扉页上涂写 ...

  • 构建中国文学理论话语体系

    文学理论是从理论的高度阐发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的学科.它探讨关于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方法,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当前,如何构建中国文学理论话语体系,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话 ...

  • 你除了知道它被誉为“中国文学理论的巅峰”,还了解些啥?

    <文心雕龙>在我国地位崇高.近世被推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之圣典,注释.诠析.研究者多如过江之鲫. 在著名学者龚鹏程看来,树越大,阴影就越深:名越高,误解也越多,凡物皆然,<文心雕龙& ...

  • 当代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

    当代饮食文化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烹饪方式日趋现代 烹饪工具的现代化集中表现在能源和设备上,在能源上主要利用省时.方便.卫生的新能源,如利用电能的微波炉,烹饪速度比普通炉灶快4至10倍,还能保持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