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显的“虚寒”,我用理中汤效果却不好?参术之补,有碍寒湿之行

(0)

相关推荐

  • 临证谈理中丸

    临证谈理中丸 山西中医药大学  高建忠教授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组委会给我这个机会跟大家讲课.中医学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当我们在用的时候发现,它不单是知识和技术的实用,还是智慧的学科.知识的获得,通过 ...

  • 《金匮要略》笔记35|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腹满(腹满发热/厚朴七物汤)

    这一篇讲三类问题:腹满.寒疝和宿食.腹满有实和虚,如何辨证?如何治疗?最普通的问题是吃喝拉撒睡都好,就是腹胀.放屁很多,这是<伤寒>里的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此方专门去气胀,气胀本身不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二一)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把理中丸做了具体的分析和解释以及临床上的运用,这一节我们来谈谈理中丸证与平胃散证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我们为什么要讨论这个话题呢?因为这两个方子在临床上会往一块碰. 高建中老师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二六)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来看看理中丸中是否可以加用茯苓?可不可以用茯苓来代替白术? 我们知道茯苓是健脾利水的,而理中丸从内伤的角度来说,理中丸(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各等量)是治疗脾胃虚寒的,脾胃虚寒的患者需要健脾,脾胃 ...

  • 经方名家荟萃之理中汤方

    方    剂     理中汤方 人参 干姜 甘草(炙) 白朮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六九)临证谈半夏泻心汤

    我们再来讨论寒热互结,热从何来? 我们在解读半夏泻心汤的时候,经常会用寒热互结来解读,那么,我们需要思考,这个寒热互结的热从何而来. 误下,柴胡证已罢,自当不需要使用小柴胡汤.小柴胡汤重用柴胡,轻用黄 ...

  • 中焦湿寒,与厚朴温中汤

    有些病家,因为脾胃湿寒,找大夫求医,或者,自己按症状,看看说明书,就选择吃些个中成药了. 但是,效果却不好. 细细一问呢,症状是这样的. 症状特征 饭后胃胀.病程有几个月了,吃过饭之后,感觉胃胀.腹胀 ...

  • 吴茱萸汤与理中丸的异同点与主要区别

    [相同点]二方同出于<伤寒论>:均用人参温中补虚,治疗中焦虚寒证. [不同点] 吴茱萸汤:配吴茱萸.生姜温胃散寒.降逆止呕,大枣补气健脾: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主治①阳明病胃中虚寒证,② ...

  • 明显的“虚寒”,我用理中汤效果却不好?

    I导读:扶正可以祛邪,祛邪也可以扶正.但究竟是先扶正还是先祛邪,还是一边扶正一边祛邪,不同的医家有不同见解,而医者运用临床,当存乎一心,知所先后.标本.急缓,细致斟酌. 读医案 参术之补,有碍寒湿之行 ...

  • 虚寒型痛经...理中汤...哈荔田

    14.理中汤 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9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痛经系指每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小腹及腰骶部酸痛,甚则剧痛难忍,或伴头痛眩晕.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厥等全身症状者,又称"经 ...

  • 经方:人参汤/理中汤(胃胀满、虚寒)

    人参汤/理中汤 [原文] 人参 甘草 干姜 白术 各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人参三两(9克),干姜三两(9克),白术三两(9克),甘草四两(炙)(12克),桂枝四两(12 ...

  • 《伤寒论》读书笔记167、168--下利不止,理中汤没有用可以试试固涩方,如果还没有效果就要用五苓散...

    条文167: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 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 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 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这一条是讨论下焦不固 ...

  • 黄煌:理中汤,温中散寒,适用于虚寒性肠胃病!

    简介:黄煌,1954年出生于江苏江阴,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政协常委委员.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副主委.农工民主党南京市委主委.     古代治疗霍乱.胸痹等病的常 ...

  • 糖尿病:虚寒为本热为标,用中医药方'肾气丸,理中汤,人参白虎汤'

    糖尿病:虚寒为本热为标,用中医药方&#39;肾气丸,理中汤,人参白虎汤&#39;

  • 黄煌:理中汤,适用虚寒性肠胃疾病!

    因为公众号更改推送机制,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可能你在时间线里面就看不到"易简医话"的文章了.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时看到文章,可以这样做: 简介:黄煌,1954年出生于江苏江阴,江苏 ...

  • 太阴虚寒的理中汤典型病例

    理中汤是治疗太阴病脾虚寒的代表方剂. 寒邪致病,有在表和在里之分,里寒症的成因,有因素体阳虚,有因为病程日久,寒邪入里,导致身体虚寒,引起很多虚寒性疾病,这类疾病在治疗时,就要温阳散寒,虚寒入里,累及 ...

  • [转载]神奇经方系列之十五:虚寒便秘:大黄附子细辛理中汤

    原文地址:神奇经方系列之十五:虚寒便秘:大黄附子细辛理中汤作者:莲花部落 罗某,女,高三学生,2008年约1月初诊.每天上午一二节课(8点至10点左右)犯困,睡觉多梦话,冬天手脚冰凉,最近一段时间便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