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简史(八)——百年战争
在晚期吴哥建筑的精华,巴戎寺的浮雕上,以生动的笔调描绘了吴哥和另一个东南亚强权——占婆国之间的战争。这个国家差点将如日中天额吴哥帝国消灭,并且也将高棉极盛时代的历史拦腰斩断,就像新莽之于刘汉、武后之于李唐。
其实从语言学的角度而言,占婆人和高棉人一样,都是约西元前5000年以来史前时代(新石器时期)中国百越族群南迁东南亚的产物。这一大坨人可能受到后来买的越来越强势的中国北方汉藏语使用者的挤压,在东南亚分化出了两个大的语言集团:南亚语系(Austroasiatic)和南岛语系(Austronesian)。
南亚语系由168种下属语言组成,包括了高棉语和越南语在内的孟-高棉语族。至于南岛语系使用者,很可能早于南亚语系使用者进入东南亚(或者干脆就是收到了后者的挤压南下),此后面对后者的先进技术,以台湾为中心,主要散布在东南亚和太平洋的广阔群岛上,今天的马来语等很多语言属于此类,包括马达加斯加语和夏威夷语。也就是说,北方晚来移民的南下,把他们逼成了前现代鲜为人知的航海民族。而留在印度支那南部的占婆人,所操语言也是南岛语系的。
从宪制上而言,占婆从来不是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这使其不断受到北方更为集权的越南之挤压,并最终再近代早期被灭掉。它主要是由越南中部海岸一些沿海城市组成的联邦式政治实体。
至少占城的部分国土,曾经是秦汉日南郡的一部分。然而在西元2世纪(具体年份有争议),当地人在今天越南的顺化地区反叛,杀死县令独立。
此后的占婆似乎一度处于扶南的控制之下,或两国一度合并。在这漫长的数百年间,占人和东南亚其他国家一样,引入了西方(印度)那一套王权概念和治国理政之术,渐渐形成一个成熟的古代国家。梵文和巴利文的石碑,也在占婆时有出土。终于在629年,这个国家的人民首次在碑文上写下了自己“占婆”的名号。
7-10世纪,占婆的势力达到极盛。这个时期的大半,越南还没独立,所以其对远在中原的王朝而言完全是一个鞭长莫及的存在。这个国家靠印度洋贸易的丝绸与香料等交换,迅速富裕起来。在今天越南岘港附近的美山,占婆人留下了王家祭祀圣地的痕迹,因而此地也被人称为“小吴哥”,同样以壮美的印度教浮雕闻名。
到了875年,一位占族国王也曾钦点大乘佛教作为王家宗教,似乎和宗教改革的阿肯那吞,或吴哥的而一些君主一样试图借助新宗教确立权威,制衡与打压传统贵族-祭祀集团的力量。然而,可能是因为类似尝试的失败,此后的占婆王们又开始习以为常地膜湿婆。
938年,越南(当时自称“大越”)从五代十国中的南汉国独立。此后,占人就不断受到来自北方的挤压。982年,刚独立不到半个世纪的越南,就攻克并洗劫了占婆首都因陀罗补罗(Indrapura,意为“战神之城”),迫使占人南向迁都维伽耶城(Vijaya,意为“胜利”)。1068年,莱士汹汹的大越迫使占婆称臣纳贡,标志着越南自身一套“小中华”朝贡体系的成型,也是此后中南半岛上习以为常的现象。
1080年起,新兴的吴哥帝国,也开始东向扩张,与占婆战斗。吴哥窟的建造者苏利耶跋摩二世也和大越与占婆开战,只不过无法击败前者,对后者则是互有胜败。1145年,他的统治即将结束时,他终于率军攻占维伽倻城,并摧毁美山。
根据吴哥研究鼻祖谢得士(GeorgeCoedes)的还原,此后的占婆人,在一位新长者的领导下卧薪尝胆,与大越讲和,终于使得吴哥付出了代价。一位流落占婆的中国商人系统教授了占人最新的造船技术和骑兵战术(尽管后者在东南亚的密林中可能不怎么有用)。1177年,占人顺着湄公河进入洞里萨湖,直接犁庭扫穴,像吴哥帝国的心脏地区吴哥城发动了一次斩首式的突袭。
此后四年中,吴哥处于占婆的统治下,人民大倒其霉,也日思夜盼着一位长者能够救民于水火。于是闍耶跋摩七世(1181-1215)应运而生,似乎扮演了这个角色。以谢得士为首的传统学派认为,他是吴哥人民的大救星。没有闍耶跋摩七世,就没有新吴哥。其他较为晚近的观点,反而认为他的好大喜功,最终造成了吴哥的衰亡。
对于闍耶跋摩七世,我们对他的了解要远胜于其他任何一位吴哥国王。他是苏利耶跋摩二世的一位表兄弟,却神奇地在占人前首都维伽倻度过了青年时代。此外,他信奉大乘佛教,这也和传统吴哥君主们的核心价值观大相径庭。一般认为,他获悉占人偷袭吴哥,愤而率兵勤王,却为时已晚。于是,他回到占婆,或是来到了其母亲家族在北部的封地。四年之后,他终于在水陆都战胜了占人,于是解放了吴哥,也钦点佛教为国教。
然而和上述传统说法不同的是,较新的研究纷纷指出,他也许并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那种占婆的敌人。甚至吴哥和占婆的战争,在没有现代意义上民族意识的中古时代,也许更趋近于一场不同统治家族为争夺最高权位而进行的印支半岛大内战。1177年的占婆水陆突袭之真实性,值得怀疑,甚至十年后驱逐占人的水战,也有可能纯粹是吴哥浮雕的虚构,犹如拉美西斯二世对自己在卡叠石战役中的吹嘘。
至于1177年究竟发生了什么,甚至有可能是闍耶跋摩七世及其占族盟友,成功夺取吴哥最高权位的一次政变。于是他此后所为,也只是为了统一吴哥与占婆,从而构建一个同时包含了内陆水稻区和印度洋沿岸贸易区的水陆两栖、无限续命的印度支那多民族国家。
他上位后积极推崇佛教,建立了一批吴哥最壮美的建筑,很有可能也是文化上统一中南半岛的尝试。对于传统的印度教贵族,他并未清洗,然而佛教作为一种更为普世的宗教,而且有利于编造君主是某佛转世的政治神话,的确似乎更有利于统治一个扩大的多民族国家。
于是1181年他上位之后,正式建立了护城河环绕的吴哥王城,并在1203年迫使占婆称臣纳贡。不过,此时的吴哥帝国也扩展到了极限,无力直接长久地统治占婆故地。
今天越南河内的国家博物馆或中部很多地方博物馆,那些夸张的印度风格之雕塑,都是占婆国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