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中的勇者——读约翰.威廉斯《斯通纳》

从“麦家陪你读书”收听到《斯通纳》一书,觉得很好,购书细读,颇有感触。
《斯通纳》一书讲述了生命中的许多话题,所有人都会遇到的实质性问题。斯通纳的本意是石头人,暗示着斯通纳性格里坚硬的部分。
斯通纳是一个农家子弟,离开农场后,和父母走上了不同道路。日后的经历境遇和普通人并无二致。大学毕业后,他想当一名教师,他成了教师。但他知道,人生的大部分时候,他都是一个冷漠的人。因着少年心性,他跌进颜值高尚的外表里,醒来却发现根本不是同类。妻子伊迪丝游离得几乎不近人情。假如她没文化只是一般庸俗女子,倒也罢了,恰恰她是接受过高等教育兼有高雅爱好的知性女子。她内心的阴暗除了来自淑女教育的封闭,更多的是来自性情的怪癖与极端的自私。她接受斯通纳做丈夫那一刻起,就看透了他人性中的优点与弱点。敷衍丈夫倒也罢了,把孩子当做控制利用丈夫的工具就未免过分。她无所事事,终日守着大房子过活,她不管丈夫和孩子裹挟在她的坏情绪里倍受煎熬,只做自己的冷面女王。
在妻子面前,一退再退的斯通纳,到最后只能退回到自己的内心。四十岁时,斯通纳发现人生有些迷茫。对生活是否值得活下去,是否真的有过生活感到质疑。甚至觉得他的理想,都是一场徒劳。往前,看不到任何自己渴望享受的东西;往后,看不到任何值得费心记住的事物。斯通纳同情妻子,却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夫妻二人都心知肚明,他们的家庭处于风雨飘摇中,却谁也没有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行动。
婚姻不是将错就错,引用阿婆的观点:若所求不可企及,要及时另辟新路。然大多数局中人,都困于孩子畏于世俗而委曲求全。没有同道没有知己的斯通纳,孤独自持,他把大多经历都投入到了教书当中。当被拿走事业、拿走孩子、拿走爱情的斯通纳,不管他怎么转身,都是地狱的四壁。他的人生好像就是一场推着石头上山的过程,周而复始,徒劳而又悲壮。
斯通纳的不幸,除了自身性格,还有老对手长久的压制。人生的基座,被上面的叶子遮蔽着,那些塔尖上坐着或是站着的,几乎都是聪明人。由可怜的汤姆们磊筑的塔基支撑着他们,这是社会的基本形态或规则。斯通纳正是汤姆们中间的一员。他拒绝与外面的人做廉价的妥协,敢于抵触上司。后果是导致惨淡落寞永无出头之日。在事业上,与对手死磕到底,是性格使然,自尊使然。
觉得《斯通纳》一书给人两种明示:正直的一面,认为斯通纳是知识界的良心。他坚守正义不与上流合污,是学者应有的风范。满地都是六便士,斯通纳是抬头看见月亮的那个人;反着的一面,觉得斯通纳不识时务活该倒霉,一辈子默默无闻总是跑龙套是他的命。
斯通纳的悲伤,不是在文学作品中读到的由故事引发的悲伤,而是一种接近生命本质的真正悲伤。文学的魅力只能感受,无法言说,却在血液里涌动。
不幸中的幸运是,斯通纳在人生最关键的几步里,遇见了生命中的导师基隆。是基隆老师发现了斯通纳,给他指明了人生的方向。斯通纳生命中的第一次觉醒,就是源于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让他认识到了自我的存在。
导师基隆的召唤宛如生命的晨钟:莎士比亚先生穿越三百年在跟你讲话,你听到了吗?斯通纳!

在我身上你或许会看见秋天,

当黄叶,或尽脱,或只三三两两

挂在瑟缩的枯枝上索索抖颤---

荒废的歌坛,那里百鸟曾合唱。

在我身上你或许会看见暮霭,

它在日落后向西方徐徐消退。

黑夜,死的化身,渐渐把它赶开,

在安息中笼住万物。

在我身上你或许会看见余烬,

它在青春的寒灰里奄奄一息,

在惨淡灵床上早晚总要断魂,

被滋养过它的烈焰销毁。

看见了这些,你的爱会更加坚定,

因为他转瞬要辞你溘然长往。

莎士比亚深沉悲情的诗句,唤醒了沉睡中的斯通纳,激发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对生命惯常模式的另一种可能的重塑。
“他意识到,很多年来,自己并不知道,他有过一份憧憬,一直锁在内心某个地方的憧憬,就像一个见不得人的秘密,这个憧憬表面上是一个地方,其实就是他自己。”
直到四十三岁那年,斯通纳才意识到:爱情是人类的一种行为,是一个瞬间接一个瞬间,一天接一天,被意志、才智和心灵发现、修改的状态;你最初爱的那个人,并不是你最终爱的那个人,爱不是最终目标而是一个过程,借助这个过程,一个人想去了解另一个人。然后,另一个人也不见了。
年纪更大一些,不愿退休的斯通纳患了绝症。立刻退休的他结束了最后的抗争。在他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伊迪丝一直陪伴疏远抵触了一辈子的丈夫,也算是良知发现。彼此伤害过的夫妻在成为对方的老伴儿时,接受原谅了彼此的过往。心酸也欣慰。或许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命运该有的结局。
躺在病床上的斯通纳,追忆反思汇总着自己的一生:友谊、婚姻、事业、爱情,他都曾经得到过,然后又放弃了,把它们释放进混乱的生命潜能中。他曾经梦想过某种正直,某种绝对的纯洁。他曾想象过智慧,在漫长岁月的尽头,他找到了无知。平凡、甚至有些平庸,没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情,犯过错,坚持过真理,最终都败于现实,消解于时间。
四十年的教书生涯,是支撑斯通纳精神的柱子。如果说他的一生是失败的,那么他的学生是幸运的。德才兼备的好老师,不是所有学生都能遇到。尽管对他记忆犹新的学生不是很多。
曾经,在自己和别人眼中,斯通纳就是世界的弃儿。他也曾为友谊、爱情、事业抗争过,可是结果不随人意,但那又怎样呢?他发现世事皆可原谅,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场虚无。如果能从平淡中感受到一点不寻常之处,就是生命的意义,那你还期望什么呢?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斯通纳做到了。
在生命弥留之际,斯通纳接受认同了自我的一生。一种愉悦感油然而生,好像起于一丝夏季的微风。他模模糊糊回想起自己曾念念不忘的失败——好像它有多么重要。此刻,在他看来,这些想法太平庸了,太不重要了,与他曾经度过的生活相比,太没有价值了。他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纵然一辈子所写的唯一的一本书,终被遗忘,而且没派上用场,这也没什么关系。任何时候,它的价值问题都几乎微不足道。他不曾有过那样的幻觉,以为会从中找到自我,在那自然褪色的印刷文字中。他知道,自己的一小部分,他无法否认,已经在其中,而且将永远在其中。毕竟,他是自己的唯一,作为芸芸众生中的生命个体,他曾独一无二地存在过,拥有过平凡但却真实的一生,这就够了。
一个勇者有过的失败不失意的人生:即使不能拥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过完整的自我。
长夜降临,斯通纳默默跌进寂静中……

作者简介:孙晓平,笔名岑寂水流。河北承德人。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发表作品,之后停笔十余年。2000年后陆续写了一些随感文字。有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网络平台。系承德市作协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出版散文集《一亩心田》。

燕鼎文化

北京燕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房山作协 涿州作协合办

顾问:凸凹  颖川  袁学骏

总编:刘泽林

执行主编:刘剑新  陈玉泉

副主编:张佃永  黄长江  熔 岩

编辑:釗琋  思文

联系电话:13111688191 刘剑新

13501001691 陈玉泉

投稿邮箱:ydwhtg@163.com

请您点击标题下方蓝字“燕鼎文化”或长按二维码

关注燕鼎文化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