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二十四章
相关推荐
-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一部分: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企是指把脚尖踮起来,但是这样是难以长久立足的,即 ...
-
26、反其道而行之的种种表现——走进《老子》
26.反其道而行之的种种表现--走进<老子> 在第二十二章老子正面指出"曲则全"的思想,体现在"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 ...
-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2
第二十四章 [内容分析]本段重在"修身".为了显得高就踮起脚跟,这样立不久:为了走得快就迈大步前进,这样走不远.所以,急于表现.贪功冒进是没有好结果的.接着,作者指出"自 ...
-
老子为什么说“余食赘行,令人厌恶。”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à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cháng).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第二十四章) ①企:踮起脚跟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跂者不立章第二十四
道经·跂者不立章第二十四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苏辙:人未有不能立且行者也,苟以立为未足而加之以跂,以行为未足而加之以跨,未有不丧失其行立者.彼其自见.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皇帝就是占据了大宝之位的人,天下只能有此一人.但谁是此唯一的一人,则由天命决定.此即唐玄宗所说的"历数在躬"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老子的重与静,由唐玄宗发展为权重与心静,而且是皇帝的权重与心静.这是唐玄宗对老子思想的一个运用.权集中于一人之手,这就是权重.心不求物欲之欢,这就是心静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老子所说的道本来不是物,但要谈说它,就不能不在语言中把它称作一个物,这就使得非物的道在人们的意识中成了一种物.除了根本不说它,只要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窪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委曲从顺,不与物忤,则可以全身,这是可能的,但在这种全身的同时,其人心中恐怕会有不小的压抑感.因为你从顺于别人,是在委曲自己的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章第十四,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道是老子提出来的玄妙抽象的概念,老子本人就说道是不可言说的,可后人仍要费尽心机来说明道的内涵.老子为了让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雄代表事物的刚强,雌则代表事物的柔弱.人们都知刚强的好处,而不知柔弱的好处.老子的哲学,就是强调柔弱好处的学说.唐玄宗的解释则有他独特的见解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说要绝圣人言教之迹,恐怕很难做到.因为老子的书也好,唐玄宗自己的注释也好,不都是所谓圣人的言教吗?不进行言教,而使民众自化,在现实社会中,恐怕也只能是幻想.不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十六章
致虚极章,致虚极,守静笃. 虚极妙本,是唐玄宗对老子的道的形容.他说是人都天生禀受了这个虚极妙本,这一说法,显然又是大乘佛教所谓人皆有佛性的改头换面.虚极妙本好象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力量,所以唐玄宗说人在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章: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道不可名,不可见,得道的人,即善为士者,同时也就具备了道的这种特性.所以说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可以这样说,道有多么奇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