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十四章

(0)

相关推荐

  • 初识《老子》第1章

    第一章五十九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 ...

  • 怎么解读老子的“道”?后世哲学家们吵疯了!

    "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最核心的概念,恐怕没有之一. 诸子百家.三教九流都讲"道",但尤以道家讲得最多.最深刻. 据统计,在道家创始人老子的<道德经&g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二十四章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人活在世上首先要立得起来,然后是行得通.这样才能有事功,有业绩.这可说是人类的共同心理.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恐怕首先要有相当明智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皇帝就是占据了大宝之位的人,天下只能有此一人.但谁是此唯一的一人,则由天命决定.此即唐玄宗所说的"历数在躬"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老子的重与静,由唐玄宗发展为权重与心静,而且是皇帝的权重与心静.这是唐玄宗对老子思想的一个运用.权集中于一人之手,这就是权重.心不求物欲之欢,这就是心静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老子所说的道本来不是物,但要谈说它,就不能不在语言中把它称作一个物,这就使得非物的道在人们的意识中成了一种物.除了根本不说它,只要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窪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委曲从顺,不与物忤,则可以全身,这是可能的,但在这种全身的同时,其人心中恐怕会有不小的压抑感.因为你从顺于别人,是在委曲自己的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说要绝圣人言教之迹,恐怕很难做到.因为老子的书也好,唐玄宗自己的注释也好,不都是所谓圣人的言教吗?不进行言教,而使民众自化,在现实社会中,恐怕也只能是幻想.不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十六章

    致虚极章,致虚极,守静笃. 虚极妙本,是唐玄宗对老子的道的形容.他说是人都天生禀受了这个虚极妙本,这一说法,显然又是大乘佛教所谓人皆有佛性的改头换面.虚极妙本好象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力量,所以唐玄宗说人在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章: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道不可名,不可见,得道的人,即善为士者,同时也就具备了道的这种特性.所以说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可以这样说,道有多么奇妙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宠辱若惊至,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则可以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乃可以託天下. 明太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