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解读老子的“道”?后世哲学家们吵疯了!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第一章 不断应用整体论是探究一切的不二法门(四)

    (一),经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miǎo)之门. ...

  • 宋代易学的义理派

    宋代义理学派反对邵雍的象数说,而接受王弼注重会通义理,以义理解<易>的主张.周敦颐.张载.朱熹和陆九渊等可作为其代表人物.但义理派也许由于原始思维方式的影响,只是围绕着"太极是什 ...

  • 一阴一阳之谓道——揭示“性与天道”的奥秘

    "一阴一阳之谓道"出自于<易经系辞上>.对这句话,历代学者误解甚多.汉京房在<周易章句>说丰卦:"阴阳之体,不可执一为定象.于八卦,阳荡阴,阴荡阳 ...

  • 充满矛盾的王夫之气论

    气学派晚期的代表人物是王夫之.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生于公元1 619年(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卒于公元1 692年(清康熙三十一年).晚年因清政府制造文字狱,杀害知识分子,随改易衣冠, ...

  • 有道明师解读老子《道德经》第七十八章(简版)

    第七十八篇原文: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故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语译: 天下柔弱的东 ...

  • 有道明师解读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九章(简版)

    第三十九篇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 ...

  • 《道德经》解读:老子将道看作物质,它的存在还需要证明吗?

    作为万物之母的道是老子特有的概念.老子以前的哲学家,都将道视作理,只有老子将道看作物.万事万物是客观存在的,客观存在之母必然也将是客观存在.老子宣称道衣养万物,如同母亲养育子女一般.如果道是理,便不可 ...

  • 有道明师解读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一章(简版)

    第二十一篇原文: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huǎng)唯忽.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 ...

  • 深度解读“内圣外王”之道

    --谈古论今话管理之六十八 在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中,"儒道互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儒家与道家关于"内圣外王"的论述既是很妙的互补,又是很尖锐的矛盾.儒家自孟子 ...

  • 什么是老子的“道”——“对立统一”的终极展现

    "对立统一"原理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两大基本原理之一,"道"是"对立统一"原理的终极产物. 老子是如何发现道的 你看见左手了吗?--看见了.那你 ...

  • 上善若水,兵形“象”水:道家老子的道与兵家孙子的兵有哪些异同

    我们都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强者总是比弱者有更多的生存之道,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弱者在绝大多数时候,只能选择依靠和被动服从,所以,便有了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又因为,每个人都想成为强 ...

  • 老子的道

    4.<老子>的整个思想都是围绕着中心概念"道"而展开的,然而<老子>的七十三个"道"字,虽然符号形式统一,却有不同的意义.有些地方&qu ...

  • 中医药人必看:深度解读中国'七大'道地药材产地!

    全国道地药材基地知多少?本文带你一览七大道地产区的区域特点.品种.主攻方向及到2025年的建设目标. 本文来源:猎药人 编辑:勾陈 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在特定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