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明师解读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九章(简版)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什么是“天无以清将恐裂?”不得一如此恐怖吗?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此篇承接<道德经>如何理解& ...

  • 《道德经》如何论述“道”与“德”?真意你了解吗?(上篇)

    <老子>又称<道德经>或<德道经>,在<老子>一书中,"道"与"德"是最重要的两个范畴,因而,老子这一部书称为& ...

  • 《道德经》第51章: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 ...

  •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九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昔之得一①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②: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一正③.其致之也④,谓⑤天无以清⑥,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⑦:神无以灵,将恐歇⑧:谷无以盈,将恐 ...

  • 有道明师解读老子《道德经》第七十八章(简版)

    第七十八篇原文: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故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语译: 天下柔弱的东 ...

  • 有道明师解读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一章(简版)

    第二十一篇原文: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huǎng)唯忽.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 ...

  •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原文及译文

    第四十九章  [原文] 圣人常无心①,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②.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③为天下浑其心④,百姓皆注其耳目⑤,圣人皆孩之⑥. ...

  •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九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①,而为客②: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③:攘无臂④:扔无敌⑤:执无兵⑥.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⑦,哀⑧者胜矣. [译文] 用兵的人曾经这样说,&q ...

  •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九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治人事天①,莫若啬②.夫唯啬,是谓早服③:早服谓之重积德④: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⑤,可以长久.是谓根深固柢,长生久视之道⑥. [注释] 1.治人事天 ...

  •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将欲歙之①,必固张之②: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③,必固与之④.是谓微明⑤,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⑥,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⑦. [译文] 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 ...

  •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执大象①,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②.乐与饵③,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④. [译文] 谁掌握了那伟大的"道",普天下的人们便都来 ...

  •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四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大道汜兮①,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②,功成而不有③.衣养④万物而不为主⑤,常无欲⑥,可名于小⑦: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 大道广泛流行,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