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老子》第1章
相关推荐
-
为什么说老子所讲的道是物而不是理?
道概念在老子以前就已经存在,道作为学者最高的追求对象,其意义与今天真理概念一致.在老子的论述中,道作为真理的意义仍然可以看到.但是,老子为道赋予了另外一层意义,在这个意义中道不再是理而是物.道概念的这 ...
-
老子之道实为丹道之道
--读<悟真直指详说>有悟 <老子>一书,自战国末经历代注家注疏,各以本位理解论述,以本尊理论注入,以诸家自身角度延伸,加上道教本身宗教化的需要,使<老子>原来的主 ...
-
第3讲 第1章(2)我是道,但我的名字不叫“道”【我读老子】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提 纲 结构: 第一句,抛 ...
-
对老子“道“与“德”的新认知
老子的道论 1.老子之道的内涵与道性 尽管"道"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老子提出来的,但老子并没有定义道,即回答什么是道.老 子对道所做的描述是遮诠式(即从反面做否定之表述,排除对象不具 ...
-
《道德经》中严重误解老子的一章
老子<道德经>第65章这一部分,是被人们严重错解的内容.其历来被作为<老子>推行愚民政策的最主要的罪证.以下简释分析,为老子平反. 译 文 第六十五章[通行版]: 古之善为 ...
-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译 ...
-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 ...
-
《老子》1-16章
《老子》1-16章
-
历时16个月,终于完成《老子》81章约32万字的讲义整理【我读老子】
致 谢 感谢家人的支持与鼓励, 使原本没有的计划变成了一段充实而难忘的生命历程. 行百里者半九十, 越到后面遇到的阻力和障碍似乎越多, 感谢亲人们垂怜,使我在纷繁中能够继续前行. 教学相长, 感谢一起 ...
-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①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②.上德若谷:大白若辱③: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④:质真若渝⑤.大方无隅⑥: ...
-
老子道德经第九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揣而锐之③,不可长保④.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⑤.功成身退⑥,天之道也⑦. [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 ...
-
《老子》四章 教案
<老子>四章[学习目标]1.了解老子及其作品<道德经>.2.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3.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思考其现实意义,学习"以喻说理&quo ...
-
天道自衡,破译老子(38-81章)
对于老子五千言,一般的人读不懂,读懂的人不一般.作者打算以一般平衡论(链接:天道自衡电子版)为工具破译<老子>八十一章,让<老子>五千字真正像老子所说的那样"吾言甚易 ...
-
天道自衡,破译老子(1-37章)
对于老子五千言,一般的人读不懂,读懂的人不一般.作者打算以一般平衡论为工具破译<老子>八十一章,让<老子>五千字真正像老子所说的那样"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