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第1章(2)我是道,但我的名字不叫“道”【我读老子】
相关推荐
-
从“无名”到“有名”居然就是太极生两仪?老子和周易被打通了?
<老子>的开篇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接下来,老子说: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我们先来说"无 ...
-
老子之道实为丹道之道
--读<悟真直指详说>有悟 <老子>一书,自战国末经历代注家注疏,各以本位理解论述,以本尊理论注入,以诸家自身角度延伸,加上道教本身宗教化的需要,使<老子>原来的主 ...
-
第5讲 第3章 可是,我不想舒服地当动物【我读老子】
第3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民心不乱.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提纲 第1段 ...
-
第21讲 第20章 世像百态,装个傻不容易【我读老子】
第20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儽儽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 ...
-
中庸研读(第2讲:第一章解读)
中庸研读(第2讲:第一章解读) 教学内容:<中庸>第一章解读 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天.命.性.道.中.和等基本概念,性.道.教三者的关系,戒慎.慎独等存养省察功夫:理解中和的功用,中庸之道 ...
-
《道德经》第四讲 第三章 感悟《一》
原文 <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
-
《道德经》第七讲 第六章
[原文] 谷神不死①,是谓玄牝②.玄牝之门③,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④!其若存⑤!用之不堇⑥. [译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 ...
-
《道德经》第八讲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①.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②,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③,外其身而身存④,非以其无私邪⑤?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5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5条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药一两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3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3条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 这是一节,这一大条分成三节.头一节,他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2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2条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这段和 21 条应该是一段,这个书搁成两段了.成无己本为一段,他说"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