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心传》温热温疫辨

(0)

相关推荐

  • 四位大家:从“暑湿挟邪”谈“德尔塔变异毒株”的中医辨治

    作者: 卢祥之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副会长兼首席专家  周超凡 中医中医科学院著名教授.中央保健医.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医组长 王世民 国医大师 雷忠义 国医大师 编者按:当前,新冠肺炎德尔塔变异毒株感染 ...

  • 【赵绍琴临证400法:温热病·气分证治 二十六法(二)】50

    温热病 气分证治 二十六法(二) (十)补气生津,敛阴固脱 气分高热,伤津耗气,导致正气欲脱,身热骤退,大汗不止,少气不足以息,脉微欲绝.若津血内乏,而气独浮于外,则脉亦见散大无根.急用补气生津,敛阴 ...

  • 气分证(肖春宏老师)

    ​气分证:只要症见舌质红,舌苔黄而干,或者舌苔厚白而干,脉数有力,发热而不恶寒,口渴,小便色黄.即可以诊断为气分证,至于伴随出现的咳嗽,头痛等症状,对辨气分证没大用,不需要记牢的.凡是热邪不在卫分,也 ...

  • 『每天学伤寒』大承气汤和小承气汤的用法区别 3

    昨天 [聚类方广义]本方条曰:反痼毒滞症,其人腹中坚实,或鞭满而大便难,胸腹动悸,或喜怒无常,或不寐警惕,健忘怔忡,或身体不仁,或战曳瘫痪,筋挛骨痛,或言语骞瀒,缄默如偶人,饮啖倍常,或数十日不食不饥 ...

  • 《证治心传》胸胁腹痛肝胃气逆辨

    胸腹.胁肋.胃脘诸痛, 古人立九痛之名, 其要不外寒热.虚实.气血.痰食.虫之因. 惟寒能凝结,热能消烁, 寒甚厥逆上冲,热甚熏灼上炎, 必使寒热平调,脏腑自能通畅, 何有于痛哉. 其间夹杂各症, 总 ...

  • 《证治心传》中风肿胀辨

    经云∶风气善行而数变,又为百病之长也. 亦随人身之盛衰为转移, 假如西北地土凛烈,人体刚劲, 外风骤入,卒然倒仆,昏不知人,口眼涡斜,频吐涎沫, 有真中.类中之分别, 中脏.中腑.中经.中血脉之殊证, ...

  • 【中医】《证治心传》

    序 一介之士,苟存心济物,于物必有所济.虽蓬累而行,与得其时则驾者,不可同年而语,而其志则足尚矣.幕宾袁子体庵,顾影无俦,居珠湖之 .喜读书,达通塞.其才如五石之瓠,不适于用,然济人利物之心,未尝去怀 ...

  • 《证治心传》幼科治验记

    古人以小儿为哑科, 最为难治矣, 因其不能自言疾苦, 体弱易变, 以及痘疹之异耳. 余为不然. 惟小儿之病, 虽不能自言病状, 惟无七情之扰, 其所患者不过外感风寒.暑湿之邪, 内伤不越乳滞.饮食而已 ...

  • 《证治心传》虚劳说

    经云∶虚者补之,劳者温之. 古人以阴虚.阳虚为纲领, 于是以八味治阳虚,六味疗阴虚, 致温补之风满天下. 又遇高谈五行者出,创立新方, 百病皆从虚治,以成议药不议病之世界矣. 夫扁鹊云∶ 一损肺,二损 ...

  • 《证治心传》疟咳嗽记

    尝读<内经·疟论>,治法独详, 分十二经见证,以荣卫为纲领, 以气血分阴阳,而察外感.内伤之偏盛. 若其人阳盛则发热,阴甚则恶寒. 以膜原居表里之界,入于卫气所行之度数, 互相争拒,则寒热 ...

  • 《证治心传》侍疾应知论

    医为人子,所当知古人有<儒门事亲>之书,良有以也. 第医理邃深,而知医之理难为庸人律也: 惟侍疾之道,是贤愚当共晓应为之要也. 若父母偶染疾病,为子者当慎择良医,亟早调治,毋待病邪深入,以 ...

  • 《证治心传》保身可以却疾说

    古人以淡泊为本,身多强壮: 今人以嗜欲所耽,每多羸弱,病患缠绵. 推其所以致病之源者,皆性耽淫乐. 未满二八而精道已破,本源先竭, 于是六淫戾气乘虚袭入, 一切疾病生于内虚之体,治之非易. 况世无良医 ...

  • 《证治心传》胃为生化之源记

    经云∶胃者,五脏六腑之大源也. 人自有生之后,惟赖五谷以滋养. 谷入于胃,流行于脏腑, 化津化液,熏肤.充身.泽毛, 莫不以胃气为本. 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故仲景<伤寒论>阳明症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