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华:从乱世到治世——以稗史自任(从山林到台阁:元明之际迄永宣间小说观念的变迁之一)
相关推荐
-
曾国藩说过: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
曾国藩说过: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者,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这些话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果一个家里没有该有的家风,孩子没有该有的教养,不勤劳,不孝顺,那么即使再富有,再兴 ...
-
南北朝——乱局中的各自为治
若说南北朝是个乱世,可在十六国纷乱之后的拓跋魏,却开创了北朝繁华.分疆而治的皇朝或战或歇,角逐中悄然改了头面. 若说南朝四国太弱,可北方雄主的大一统计划,却直拖沓至换了门庭.内乱不休的朝代更迭,偏没有 ...
-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段评语可能是错的,“真相”截然相反
谁说笑话不好笑 2021-09-19 14:30 本文为 "句解<三国志>" 系列第 4 篇 句解<三国志>,是笔者于2019年开始推出的图文系列.本系列初 ...
-
解读真实的刘秀28:太平治世,乱世征伐,都爱用“柔道”
刘秀曾说:"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这可能与他的温柔性格有关.他是仁者,不喜杀戮,太平治世好用柔道,乱世征伐也爱以"柔道"制胜.而"柔道" ...
-
李舜华:《剪灯余话》——永宣间小说的台阁化(从山林到台阁:元明之际迄永宣间小说观念的变迁之三)
因此,随着乱世渐远,经济复苏,太平在望,已逐渐滋生了小说戏曲发展的温床:更何况,当永宣之时,以怀柔为上,明确以"永保富贵.共享太平"为旨,鼓励宴乐,其结果是小说戏曲诸伎艺的日渐繁兴 ...
-
李舜华:《剪灯新话》——元明易代的伤痕记忆(从山林到台阁:元明之际迄永宣间小说观念的变迁之二)
元末明初小说,白话以<三国演义>.<水浒传>为代表,文言以<剪灯新话>为代表. <新增补相剪灯新话大全> 此书一般以为瞿佑作,或以为瞿佑窃杨维桢旧稿增补 ...
-
李济仁、张舜华辨验集治痹证经粹
中医诊断的痹证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疾病内涵基本一致,是一组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病变累及骨.肌肉.关节.皮肤.血管等组织的疾病.目前,西医对此类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疗效也不是很确切,中医药治疗痹证具有 ...
-
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乱世与治世的差距
唐代汉民族的发展并不像外表上显示得那样强大,相反地,宋代汉民族的发达,其健全的程度却超出一般人想象. 唐朝大部分是乱世,用宋朝人的话说:"凡唐之世治如此其少,乱日如彼其多.其治安之久者,不过 ...
-
『名医经验』李振华分型论治中风轻证(上)
中风病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复发率都很高,不仅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李振华根据历代医家不同见解,结合临床实践观察,积多年的临床研究认为,该病形成主要是内因为主,先由 ...
-
『名医经验』李振华分型论治中风轻证(中)
风痰上逆 症状:头昏头沉,突然口眼歪斜,舌体不正,语言不利,痰涎较多,手足重滞,半身不遂.舌体不正,体胖大,边有齿痕,脉象沉滑.治以豁痰利湿,熄风通络.处方:自拟祛湿通络汤:白术9克,茯苓15克,橘红 ...
-
『名医经验』李振华分型论治中风轻证(下)
气虚血瘀 症状:头昏,突然口眼歪斜,舌体不正,肢体麻木无力,倦怠乏力,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弱或细涩.治以益气活血,透窍通络.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补阳还五汤方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g ...
-
李舜华:从历史传奇到儿女真情——重构《红楼梦》的四个世界
一部<红楼梦>专写莺莺燕燕的闺阁闲情,似乎离来来往往的江湖羁旅越来越遥远了.果然吗?<红楼梦>中,这一大笔写就的"情"字,以及由"情"演 ...
-
李舜华:雅颂亡而变风兴:康海与戏曲领域复古运动的滥觞
正统以来,朱元璋所建立的一元化的君主制度逐渐失范,以三杨为首的内阁渐趋制度化,随之而来的,士大夫的师道精神开始复苏. <礼乐与明前中期演剧> 而这一复苏在文学领域的重要表征就是以李梦阳.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