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 ,西医中医看法各异
高血压 ,西医中医看法各异
哪些降压药会导致男性功能障碍?医生坦言:这3种药可能会---
临床使用的降压药种类繁多,作用机制也各不相同,部分降压药物在通过影响副交感神经兴奋以达到降压效果的同时也确实存在影响性功能的副作用。当前已发现的可引起性功能障碍的降压药有:
1)交感神经阻滞剂及其复方制
如可乐定及其复方制剂、利血平及其复方制剂;可乐定可激动了延髓α-肾上腺素受体,而强烈抑制血中儿茶酚胺和胰岛素的作用,导致高血糖症和糖耐量损害,从而对男性性功能产生影响。甲基多巴长期服用者,可出现显著的性功能紊乱,同时,甲基多巴有增加催乳激素水平的特性,因而有时导致男子女性型乳房和溢乳。
2)利尿剂:
如氢氯噻嗪、氨苯蝶啶、螺内酯等;氢氯噻嗪 长期使用,可使男性患者发生性功能紊乱,其机制可能与药物引起的血糖升高以及药物所致的钾耗竭有关。螺内酯 螺内酯具有对抗雄激素的作用,所以最易引起性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胞色素 P450 酶(药物代谢酶),该酶参与体内生殖腺雄激素合成,因此阻碍雄激素作用于受体,并抑制雄激素在外周的作用。呋塞米 可引起男性性功能紊乱和乳房发育。
3)β-受体阻断剂:
普萘洛尔、阿替洛尔、卡维地洛等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可能诱发勃起功能障碍。此外,其它降压药也可能引起性功能障碍,但发生率较这三种低很多。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三类药物有明确的影响性功能副作用报道,但并不表示您使用了就一定会发生性功能障碍,还是要看个人实际情况的。
服用降压药时影响性功能是否可以停药?
有的高血压朋友可能会想,既然停药后性功能可能恢复,那么我是否可以停药呢?答案是不能随意停药。笔者建议,如果您发现自己在服用降压药后对性功能有影响,应主动与医生沟通,请医生更换其他的降压药。切记:不能自行停药或者擅自减量,以免影响高血压的治疗。也需注意的是,患高血压病后,全身小动脉(包括阴茎动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硬化,改变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也会引起阴茎血管的舒缩功能障碍,即阳痿。
结语
高血压的朋友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可以在医生开药时主动提出自己性功能方面的需求,让医生在选药时考虑这方面的因素。如果您发现自己在服用降压药后对自己的性功能有影响,可主动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压治疗过程中,不能自行停药或擅自减量,以免影响高血压治疗。
不少降压西药在通过影响副交感神经兴奋以达到降压效果的同时,也存在着影响性功能的副作用。怎么办?西医的建议是,不能停药,但可以考虑换药。中医的理念是,肾主生殖,性功能下降意味着肾气变虚。之所以血压升高,源于肾虚于下而虚火上浮。若服降压药伤肾,其实是伤本——如此降压并无益于身体健康。
中医辨证高血压
如何找到身体内器官缺血的原因,并改善它呢?
我们通过几个病例来探讨。
病例1:都某,男性,60岁。血压高达180/100mmHg,每日需要服用7片降压药(常用量为1~2片)才能控制,但血压波动明显,非常不稳定。畏风寒,时时汗出,手足烘热,两颧鲜红如妆(红而鲜艳,如同化过妆、搽过胭脂)。饮食不思,大便稀溏不成形,小便余沥不尽,乏力感明显。舌淡红,苔白腻。脉弱而微。
从西医角度来讲,这是一例顽固性的高血压,降压药的效果并不好,一则需要大剂量药物才能把血压降下来,二则由于降压药剂量大,患者常在服药后出现低血压反应,但减少剂量后又起不到降压效果,因此患者的血压常常会上下大幅波动,并由此产生明显的不适,对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
从中医角度来讲,这是一个典型的“阳虚”患者。
什么叫“阳虚”呢?就是体内的阳气不足。
那什么又是阳气呢?
简单地说,人体的阳气,就好比是天上的太阳。
太阳给地球万物提供热量,是万物生长的动力来源。而阳气则是人体细胞生长、代谢、繁殖、工作的能量来源。
阳气在人的一生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会自然衰减(人的衰老死亡,就是阳气逐渐消耗直至耗尽的过程),另一方面,它又会因饮食起居失宜(如熬夜、喜食生冷、贪凉等)或滥用药物(如中药里的清热解毒药、西药中的抗生素等)而额外损耗。这种阳气因消耗或受损而导致不足的情况,中医称之为“阳虚”。
阳虚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我们先来看看自然界“阳虚”会发生什么。
自然界的阳虚,就是冬天。冬天的最大特点就是,日照时间变短,气温下降,草木凋零,万物潜藏。
人体阳虚也是一样。
由于热能不足,所以各细胞的生长、代谢、工作都处于迟缓甚至停滞状态。细胞一“冬眠”,脏腑就无法完成其应有的生理功能。所以,人体阳虚的最主要表现就是各脏腑功能低下。具体的症状有:畏寒怕冷、神疲乏力、抵抗力低下、食欲减退、心悸气短、腰膝酸软、小便频数、大便稀溏、精神不振、头晕健忘、声低懒言、面色苍白、脉象细弱等等。
好,现在我们来看患者的症状。畏风寒、乏力、食欲差、大便稀溏、小便不净、脉细弱。这明显就是“阳虚”的特征。但如果就此判断患者就是“阳虚”还为时过早,因为还有两个症状需要给出合理的解释。
哪两个症状呢?
一个是两颧鲜红,另一个是手足烘热。
既然阳虚的本质是体内热能不足,那么患者应该表现为脸色苍白、四肢不温才对啊,为什么这个病例会两颧鲜红而且手足烘热呢?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
下面我就来解释一下其中的奥妙。
我们都看到过这样的现象,当火堆快熄灭的时候,会有火星向上漂浮,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无根之火”。
阳气也是这样。当它极度虚弱的时候,也会成为一种“无根之火”,无法安守在身体内部,为五脏六腑提供温煦的“阳光”,而是向身体的上部或外部飘散游走,这就造成两颧潮红、手足烘热等症状,中医将此称为“虚阳上浮(外越)”,也称 “戴阳证”。
问题又来了。
虚阳上浮(虚热)时,会出现面红的症状,但身体内部热量过多(实热)时,由于热血沸腾也一样会导致面红,我们又该如何区分呢?
主要有三点。
1、虚热的面红,主要出现在颧骨周围。实热的面红,往往是整个面部均发红。
2、虚热的面红,颜色红而娇嫩,如涂胭脂,浮于肌表。实热的面红,颜色深红而苍老。
3、虚热者,脉象细弱,舌苔淡而多水。实热者,脉象洪大,舌苔黄而干。
逐一对照下来,我们很容易确定,该患者的面红,是属于“虚热”。
好,现在患者的各种症状,都最终指向一个结论:阳虚。
那么,阳虚为什么会导致高血压?又为什么这么难控制?
其实,道理很简单。根据我们前面所讲的血压的作用和机理后,我们就可以作出如下推断:
阳虚→血液循环动力下降→重要器官缺血→大脑启动紧急预案→血压升高→使用降压药物→血压下降→器官缺血加重→人体再次主动升高血压→血压不稳定→增加降压药物剂量→最终进入恶性循环状态。
这就是患者的整个病理过程。
解决方案:给人体增加阳气。
处方:
附子15克,干姜10克,炙甘草15克,炒白术15克,党参30克,砂仁10克,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
其中附子、干姜、炙甘草称“四逆汤”(后面还会有详细探讨),是回阳救逆的要方,具有强大的温补阳气的功效;炒白术、党参、砂仁健脾开胃,增强脾胃运化,使饮食增加,给人体补充能量;龙骨、牡蛎收纳浮游的无根之火。
疗效:此方加减服用约2个月,畏风、自汗、颧红、手足心热、小便余沥不尽等症状基本消除,胃口明显增加,大便成形,体力增强。多次测量血压稳定在105/60mmHg,于是停药观察,至今未见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