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东吴末帝孙皓迁都武昌,只是打击异己巩固皇位的重要手段而已!
相关推荐
-
《三国演义》中八个有趣的童谣,一语成谶,最后竟都变为了现实
<三国演义>中有八个有趣的童谣,最后竟都变为了现实,它们分别是: [童谣1]"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 [出处]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
-
孙皓刚继位就开始折腾,吴国的好日子已经能看到头了!
这孙皓刚继位的时候,多少还是有几分仁君圣主样子的.他大赦天下,任命上大将军施绩为左大司马.大将军丁奉为右大司马,张布为骠骑将军外加侍中,对拥立自己的群臣也是各自都有封赏,又把孙休的四个儿子都封了王.孙 ...
-
读通鉴(265)大江东去,吴国再无风流人物
读通鉴(265)吴国溃不成军 解读:无论哪一样的盛世繁华,处于其中人都能感知,维持这繁华的努力像是烈焰上的薄冰,脆弱得只要有一处火头喷发,顷刻间就是全局崩坏之局. 蜀国如此,吴国更是如此,前面还一路胜 ...
-
274年,东吴最后的良心陆抗
公元274年,东吴最后的良心--陆抗病逝. 在东吴最后的十余载岁月里,陆抗一直坐镇江陵,守护着东吴的荆州.蜀汉覆灭后,这里就成为晋吴两国争斗的焦点,陆抗的担子一直很重.荆州既要堵住可能从益州顺流而下的 ...
-
一天一首古诗词 | 古诗三百首,佚名《吴孙皓初童谣》
吴孙皓初童谣 [魏晋]佚名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杏儿朗读诗词 注释 孙皓,三国时吴国的末代皇帝.孙皓即位不久,迁都武昌,劳民动众,怨声载道,东 ...
-
做领导的要学会,包庇下属和打击异己。打击...
做领导的要学会,包庇下属和打击异己.打击异己,就是要鸡蛋里挑骨头,挑出小毛病,小题大做,没有毛病也要无中生有,嫁祸于人.而对待自己的同党有罪,也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同时我保护包庇过你一次,你就有了一 ...
-
为什么领导都要打击“异己”?#
首先,我们要搞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当领导的,都要构建自己的"小圈子".说得再直白一些,就是为什么领导在上位以后,都会拉拢一部分人(所谓的"自己人"),打击 ...
-
东吴末帝孙皓对朝臣疯狂屠杀,为何还有人说他还算是条汉子?
作者:许云辉 公元280年5月1日,江南"夏始春余,叶嫩花初",一片生机盎然景象.石头城外,吴末帝孙皓重蹈蜀国后主刘禅覆辙,面如死灰,赤裸上身,反绑双手,走在装载着棺材的车前,率群 ...
-
武汉第一城中村的前世今生,如今徐东为何分属武昌、洪山两区?
如今的徐东商圈位于武昌.汉口.青山的交汇之处,武汉大道的通车,同时岳家嘴立交和中北路延长线的相继通车,使徐东片板块四纵三横的交通网络("四纵"是指和平大道,友谊大道,中北路,沿湖路 ...
-
153篇:打击异己,姚崇独揽朝政
本文合计4800字,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笔者将以史实为依据,用类似小说的形式,将我国的古代历史,一点一滴地书写下来. <隋唐300年>第153篇 打击异己,姚崇独揽朝 ...
-
如果孙皓迁都武昌(鄂州)成功,历史可能会被改写
孙皓甘露元年(266年)九月,"从西陵督步阐表,徒都武昌.御史大夫丁固.右将军诸葛靓镇建业."当年十一月,"皓至武昌,又大赦."宝鼎元年(267年)十月,永安施 ...
-
三国大混战——为何司马一家最后赢得皇位?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各国大混战的时期,人心晃荡,人才辈出,全都是为了皇位而争. 但是,这种不断地争夺却也让各国地百姓对于战乱感到担忧,这么做地目的又是什么?那为何司马一家最后赢得皇位?其他原先三 ...
-
第十二回取武昌移师东下失平江阖室自焚
却说吴王元璋,因武昌围久未下,遂亲往视师.既至武昌,即相度形势,探得城东有高冠山,耸出城表,汉兵就此屯驻,倚为屏蔽.吴王审视毕,此后叙述元璋俱称吴王.便语诸将道:"欲破此城,必夺此山,哪个敢 ...
-
安徽出土一三国古墓,墓主曾擒杀关羽,其中一文物打击日本人自尊
我们中国不愧是上下几千年的文化大国,全国各地都遍布了各朝各代遗留下的墓葬,当然了其中陕西西安是最多的,因为这里是十三朝古都,历史先后有13个王朝在这里建立国家,在几十年前的西安,据说是农民任意挥一把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