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满分攻略二:构思要“活”
第二讲 构思要“活”
构思就是根据文题或材料,结合要求,对本次作文进行全面的考虑。那么,考生如何运用灵活多变的思维来开创考场作文构思方面的新局面呢?
一、角度要“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说明了一个道理:对于同一事物,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也就是说,越是常人不易想到的写作角度,越是奇妙无穷。考生在构思考场作文时,如果能从常人不易想到的角度入笔,切入生活、表现生活,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顺序要“活”。“文似看山不喜平。”巧妙的构思还体现在对情节的设计上。文章情节必有高潮。没有高潮,情节就没有起伏;缺少波澜,难以吸引读者。而情节的高潮需要组织和铺垫。靠什么来铺垫?就要靠制造强烈的悬念,为高潮蓄势。
三、结构要“活”。文章的结构要灵活多变,一波三折,曲径通幽。在众多方法中,“抑扬法”尤为多见,考生屡试不爽,运用时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意料,从而使文章收到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
(2016,成都)进入中学,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是莫怀戚先生的《散步》,你是否仔细琢磨过“散步”这个寻常的词语呢?“散步”,可结伴同行,也可独自一人;“散步”,可在自然的田野,也可在精神的天地……生活中,我们需要奔跑,也需要“散步”。
请以“散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者先从课本中选取有意义的写作素材,再把其中某个重要细节或某个重要话题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由此生发出写作的题目。其目的不只是引发考生对旧知识的回顾,更是引导考生对现实生活中的“散步”作深层次的思考。“散步”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散步,而是要体现对生活的感受,对人生的探索。
一般来说,如果考生能通过散步事件来表达对友情的享受,对梦想的追求,对忧愁的排遣,对人生的奋斗,对亲人的关爱,对健康的推崇等,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那么其所写的作文将获得不低的分数。
具体构思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校园散步。校园散步是师生的生活常态,有心的考生会搜取有意义、有价值的镜头来描述,并从中寻觅到生活的真谛。
2.在家乡散步。在家乡散步可以散散心,整理自我的思绪,净化自我的思想;还可以在散步中发现家乡的变化和美丽,从而生发出对家乡的某种期待和热爱。
3.在公园散步。如今在马路、广场、公园、河边、江边、湖边等地散步已成为一种时尚,可以看出人们对健康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代表着人们思想观念在更新,生活在进步。
4.在书林散步。读书乐趣无穷,尤其是读好书就如同在书林散步,峰回路转,收获多多。
5.精神散步。把自我反思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散步,有益于自己的成长;汇聚古今中外哲学家的思想精华或者设想与几位著名的哲学家对话,又何尝不是一种高级形态的精神散步?
考生要对散步过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作细腻的刻画,将之组成动人的镜头或精彩的场景,让人具体可感,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凸显文章的主题思想。
考生若写一件事,就要勾画一个大镜头或大场景,写两三件事,就要勾勒两三个小镜头或小场景,这时可以拟写小标题,有层次地推进情节发展。除了细节描写,考生还可以适当地议论事件,抒发感想,以画龙点睛之笔总结全文。
【满分作文】
散步
我喜欢散步。散步于江南水乡,我感受着水乡那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景色;散步于幽静的古镇,我感受着一份安定与从容。
散步·西湖·断桥残雪
烟雨缭绕的西湖,明净如玉的西湖,散步于此,我仿佛走进了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
岸边珠翠罗绮,湖心清波画影。我信步向断桥走去,那断桥半拥在湖光山色中,娴静而清丽。目光所及,眼前的美景恍若隔世,浮游仙境。仿佛有千年流转的回风穿越千年时空而来,千年前的美丽传说朦胧地展现在西湖的烟波画船中:一烟雨,一素伞;一倩影,一书生。好一个断桥残雪,凄美了我的梦境。
散步于西湖,驻足于断桥残雪,徜徉于柳岸花堤,我领略到水乡凄美梦幻的魅力,千年等一回的美丽。
散步·乌镇·水墨氤氲
散步于素净娴雅的乌镇,看那温柔的船娘用一根长长的竹篙,撩拨着静止的时光,漾开了乌镇一天的生活。美丽的乌镇水汽氤氲,流露出水乡的风韵、江南的娉婷,弥散在我等旅客的周围,装饰了我的梦。
古香古色的气息从枯朽的门板,从斑驳的墙粉,从青黛色的石阶,从翠碧的青苔上透出来。我缓缓地走着,怕惊扰了房屋和船只的美梦;我徐徐地行着,怕打破了乌镇的安闲宁静。乌镇这个洗净铅华的素雅女子,与你一同散步,我明白:所有的繁华都是转瞬即逝的烟花,朴素淡雅方能隽永。
散步·丽江·溪水潺湲
散步于多情的丽江,丽江香溪一路伴我行。溪水叮咚潺湲,如鸣珮环,清清婉婉。与这些清冽的溪流同行,它们拂去了我心上蒙尘似的浮躁与杂念,唯余清澈静谧。
散步于明媚忧伤的丽江,我感受到丽江的魅力、水乡的魅力:宁静中蕴了纯粹,纯粹中涵了安闲,给予我淡定从容的气质。
散步于轻灵的溪畔,散步于多梦的桥头,散步于似水年华的故事里,我沉浸在水乡的古朴优雅、清幽明丽中,如一幅永不褪色的水墨画,镶嵌于心。
【名师点评】
意境优美,温婉动人。从西子湖畔到彩云之南,考生不疾不徐地讲述眼中景,心中悟,塑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从表面的美景欣赏跨越到性格气质的养成。步履从容间,心态平稳地成长。
选材恰当,层次递进。“凄美”断桥,“娴雅”乌镇,“多情”丽江,考生善于抓住有相同格调的景物的不同特点,细致描绘;善用对偶句、短句,人和景自然融合,颇有诗意。而三者间内容层次分明,由“美”而“雅”而“宁静、从容”,反映了不同时期对景物的不同认知,使主题得以层层展示,最后于隽永的意境中升华。
初中语文应有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