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罪」导演新剧,还行不行


且看中年余罪如何显身手。


最近看了一部让人又爱又恨的剧——《莫斯科行动》。乍一听名字,还以为是林超贤的电影呢。

其实不是,这是由《余罪》导演张睿执导的犯罪剧,还几乎是《余罪》原班人马出演。

这两个卖点看起来就感觉很有戏的样子。但这部剧最大的看点,是它改编自1993年发生的真实事件——震惊中外的中俄大劫案。

国际大案、跨国刑侦,这个题材可以说是很吸引人的,并且以前在大陆是绝对拍不出来的。(1995年香港倒有一部同题材的电影)

男主角由张一山换成了夏雨,女主角则还是“大胸姐”吴优

既然是真实事件改编,那么结局也就很明显了。

因此,这部剧缺少了普通犯罪剧的悬疑色彩,而把大量笔墨花在了写实风格的警匪斗智斗勇、追逐逃亡上面。

剧集一上来就交代了案件的背景,以及警方盯上的四个劫匪主谋赵二姐、朱三、牛振和苗永林。

这四个人各自有自己的团伙,相互之间又有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

赵二姐很有大姐大的风范,她为人极富心机,人脉广泛,在莫斯科警察局和黑帮都有被她收买的人。

她讲义气,有威望,是把四个团伙凝聚在一起的领袖式人物。

饰演赵二姐的是姚芊羽。看剧的时候真没认出来。印象里,她还是《笑着活下去》里的苦命孤儿、国民媳妇的形象。

谁成想,在本剧里摇身一变,成了犯罪团伙的女大佬,强大的气场是个不小的惊喜。

朱三、牛振和苗永林则是比较脸谱化的坏人,他们都依附于她,但各自又因为利益纠葛而不和。

穷凶极恶,但没脑子的朱三

贪图便宜、目光短浅的牛振

阴狠毒辣、脑子灵光的苗永林

与这些劫匪相对应的,是夏雨饰演的陈尔力领导的中国警察行动小组。

组长陈尔力刑侦经验丰富,沉稳老练,胆识过人。“大胸姐”饰演的宋琳是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的职员,她不在小组中,但却是配合行动必不可少的支援力量。

上图左二的姚凯,精通格斗,是小组的“武力”输出。右一孔杰,新人小菜鸟,但是有在俄留学经历,所以更像个翻译官。

小组另两位成员,老郑是有20年经验的老警察,行事风格是老一代的严肃做派;康志国八面玲珑、双商在线,一张巧嘴闯天下的交际能手。

▲老郑和康志国

第一集就把人物关系全部交代清楚了。劫匪们在列车劫案后逃到莫斯科,继续从事抢劫犯罪活动。

陈尔力一行五人受上方指派来到莫斯科,时间是1993年5月,劫案发生后不久。

彼时的俄罗斯,刚经历苏联解体的巨变,国内物资极度匮乏。因此许多中国商贩北上牟利,干起了“倒爷”的行当。他们前往俄罗斯的唯一通道就是往返于北京和莫斯科的K3/4次列车。

劫案中被抢的就是K3次列车上的中国倒爷,那些劫犯最初也是倒爷。

因此,为了方便打探消息,摸清劫犯们的底细,陈尔力等人也伪装成倒爷来到莫斯科,拉开了整个故事的序幕。

为什么开篇第一句就说对这剧又爱又恨呢?

也是因为剧集质量的高开低走,前面节奏紧凑、剧情反套路,非常吸引人,可越往后越拖沓无脑,豆瓣评分也从最初的8+掉到了现在7.5

目前剧集已经完结,尽管它优缺点都很明显,但总体上是值得一看的。

第一集开场,陈尔力被俄罗斯警方从监狱里放出来,就被朱三的人给劫走了。起因是陈尔力故意犯事进局子里接近朱三,并用巧妙的方式取得了朱三的信任。

就在我以为剧情会像《余罪》那样,朝卧底小弟扳倒大佬的套路发展下去的时候,故事却没这么走。

陈尔力压根儿就没想当卧底,反倒费尽心思跟倒爷们打成一片了。

这是闹哪样?不抓人、不破案了吗?

原来行动小组们在莫斯科遇到的首要难题,并不是抓人,而是,就算抓到也没用

首先,中国警察在俄国没有执法权;其次,依照俄罗斯法律,必须有受害者当面指认罪犯,否则罪名不成立。

所以,前面提到的朱三,虽在K3火车上被俄罗斯警察当场抓获,但没人敢指认,就被放了。

而此时,中方跟俄罗斯警察的合作还没谈妥。所以陈尔力等人看似是警察,却只能以伪装身份游走在黑色地带,很是被动。

前期剧情的精彩之处,正在于他们在黑暗中艰难前行——与抢劫团伙斗、与俄罗斯黑帮斗、与中国倒爷“斗”,甚至还与莫斯科警察斗。

由于行动小组没有正式亮明身份,所以他们多次行动都因俄罗斯警察的“帮倒忙”而功亏一篑。陈尔力反倒比劫匪进警局的次数更多。

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下,他们不得不亮明身份,跟俄罗斯警方合作。

这就需要更高级别的官员出面了——比如高育良高书记,不对,是段局长(张志坚 饰),亲自与莫斯科警局高层会面,签署了官方合作协议。

剧情划水,就由此开始。

照理说,中俄联手,全力抓捕这些不成规模的抢劫团伙并不难。

可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节奏变得拖沓,剧情上不合理的地方也多起来了。

编剧把主角光环摘下来放到了反派的配角身上——突然夸大了赵二姐等人的实力。

他们不仅能跟警察兜圈子,还能把俄罗斯最有权势的黑白两道的帮派大佬耍得团团转,并利用他们对抗警察。

《余罪》里的许平秋处长,在这里成了俄籍华裔商会会长李东平(常戎 饰),是黑白两道通吃型的大人物。

还有米哈耶夫,俄罗斯黑手党老大,是让政府都头疼的狠角色。

他们俩被赵二姐挑拨离间、玩弄于股掌之间,好像赵二姐有了手眼通天的本事。这样夸张的改编既与真实事件相去甚远,从剧情逻辑上来说也难以让人信服。

也由此开始,各种支线剧情琐碎而杂乱,使得抓捕行动的主线剧情显得薄弱。

之所以观众口碑没有大幅度跳水,完全是前10集的精彩剧情拖着,还有就是演员的表演加分

这部剧虽只有夏雨一个大牌,但演员的演技是全员全程在线的。

作为绝对主演的夏雨,留着短平头,本身形象跟角色就很贴合。他是经验老道的警察组长,成熟稳重是必须的。

所以他多次以身犯险,面对俄罗斯黑手党、还有克格勃的特工,还能面不改色、有条不紊地应对。

当然,这也容易让人产生故意营造“伟光正”形象的刻意感。不过,夏雨巧妙地用人物身上圆融的江湖习气消解了这样的感觉。

他跟倒爷、跟劫匪、跟警察、跟黑帮打交道,都是不同的神情和语气,这也很符合在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老警察形象。

并且夏雨身上一直有一种纯真灵动的少年气息,从马小军一直保留至今。

尤其是他笑起来的时候▼

这对已经40多岁的演员来说,是很难得的。

因此,就有很多人说他演的陈尔力,是中年版的余罪。不光是长相上,在人物历练上也很符合。因此,夏雨在本剧中演得是比较收敛和克制的。

但夏雨的出彩,也带来一个负面问题

他的戏份太多了,整个五人小组,他几乎包揽了行动的一切分工,并且还有大段独白,把自己的心路历程和案件的进展联系在一起。

相比之下,在第一集树立起鲜明形象的其他四位队友姚凯、老郑、康志国和孔杰就单薄得多。

姚凯常常跟陈尔力一起出现,是孔杰的翻译官,老郑则几乎没有任何存在感。在为数不多的戏份里,八面玲珑的康志国(董博 饰)最出彩的。

另一个值得特别夸赞的角色,就是在《余罪》里演过鼠标的小胖子王戈饰演的马长江

他是莫斯科街头最活跃的蛇头之一。

俄罗斯人跟中国人搞地下交易找他,中国倒爷办护照偷渡找他。当然,陈尔力打探消息也得找他。

他是那种“一切向钱看”但不会直接犯法,大小便宜都贪,但大是大非又拎得很清楚的小生意人。

他迫于劫匪的威逼,又趋向于警察的利诱,在夹缝中游走。他把那种愉快时光的得意忘形和遇到危险时的小心翼翼、委曲求全拿捏得十分到位。

这副嘴脸,简直活灵活现▼

总的来说,《莫斯科行动》在表演上无可指摘。但是在年代背景还原、服化道等细节上还有所欠缺。

比如在画面质感上,虽能明显看出用了灰黄色调的滤镜做旧,但是人物的着装上就没有细致考究。

角色穿的衣服全是现在流行的什么飞行服、连帽衫、韩式大衣之类。

外景的时候,街头跑的车辆也都是现代才有的款式。因此,剧集很少出现外景大全景,剧情多在室内或夜间展开。但是,一到外景,穿帮镜头就很多。

比如第一集里出现的警察局外景,其实是莫斯科国立鲍曼大学的主楼。

还有中外合拍作品里最敏感的语言问题。剧中会中文和俄文的所有人,说话的音调只有“两”样,一个男声,一个女声,配完了所有需要翻译的场景。

但据懂俄语的一些观众反馈,翻译也多有错漏。尽管这些专业要求度很高的细节,对于大多数普通观众来说,影响不大。但是,这样的跨国题材不可避免地会吸引相关专业的观众注意。

知乎上有一个关注度较高的关于本片的问题。排在第一的回答就大肆吐槽了本剧的细节错误

要不怎么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部剧集的亮点和缺点都会被观众拿着放大镜来看。

从大多数观众吐槽的点来看,基本都是在这些细节上,这也充分说明这部剧在故事和表演上还是很吸引人的。

因此它没能成为2018年的第一部国产良心剧,实在有些可惜。

虽然这部剧在浙江台上星播出,但从其制作精细度上来说,还是网剧的水准,而且离《白夜追凶》这样的精品还有差距。

对于《莫斯科行动》,在看前几集的时候,我还饶有兴致地想着怎么推荐给你们,并且追剧心切,忙得没时间写;而看到后面,想法则从单一的推荐转为既推又批。

正因为它欠点火候,所以关注度远远没有2016年的《余罪》那么高。

但如果你对题材感兴趣,或者说故事本身对你有吸引力,那么,这部剧是值得一看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