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水仙、肉桂、大红袍,喝岩茶前,需要进行提前透气或醒茶吗?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如果要说,近期遇到的岩茶咨询里,遇到过最头痛的问题是哪些?

那么排名top3的,分别是。

第一,为什么你们家的茶包8克?

第二,岩茶为什么口味这么重?

第三,暂且归为今天的主题。

有茶友问,“岩茶要不要提前开出来,透透气醒醒茶?”

我惊讶于他的脑洞,连忙问他为何如此想不开。

茶友进一步补充,“岩茶不是焙火了嘛,提前开出来透气醒茶,据说能去火气。”

武夷岩茶要靠醒茶来去火气?这简直天方夜谭,奇思妙想,不可思议!

想来这又是**茶界张三,冒出来误人子弟,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了。

请广大的新手茶友们,千万要留心,当心别被人骗了。

泡岩茶,根本不需要提前醒茶透气!

《2》

说句实话,在此之前,我从没听过岩茶“要透气”之说。

从端起第一杯岩茶,正式入门开始。

茶圈前辈们所灌输的理念,一概是谨防好茶跑气。

为了防跑气, 存茶时要密封,里里外外的将好茶严实封紧。

哪怕是包得像裹粽子那样,取茶麻烦繁琐些,也比让好茶受潮变味来得强。

已经跑气的岩茶,茶香会变淡。

正如同 ,一瓶已经没气的可乐,完全没有灵魂,

可以说,“防跑气”这一点,贯穿一款茶的生命始终。

而现在,无缘无故跑出一个茶界张三。故意误导新茶客,立出“岩茶要透气醒茶去火味”的怪论。

对此, 特别逮住他问三个问题。

1.(你手中的岩茶),火气到底有多旺?

2.杂味究竟有多重?

3.是何等臭不可闻?

不然,怎么会创出“岩茶要透气”的怪谈来?!

依我来看,喝茶前需要清醒的,并非是“岩茶”。

而是茶圈里乌烟瘴气的,好为人师的“茶神棍”!

《3》

提前让岩茶透透气,会有什么后果?

泡茶喝茶时, 提前打开岩茶的包装。

拆开了铝箔袋封口,剪开岩茶单泡装的泡袋,倒出干茶。

让干燥的岩茶条索,直接裸露在外喝西北风。

按这样的方式,会造成两大直接恶果。

第一,岩茶的香气分子失散。

已经加工为成品,被单独包进泡袋内的岩茶, 原本上拥有属于自己的“单身公寓”——密闭的泡袋内环境。

在这方小天地里,做青做透,焙火焙透的岩茶,可以保证一段期限不变质。

不返青,不变质,也不会也陈味。

之前在武夷山,我就接触过一位牛人的白鸡冠。

那泡茶的火功,真真是特别轻。

但已经装进泡袋后,隔了一年半载,泡出来竟一点陈味也无。

可见这做茶的工艺,真的是值得点赞。

绕回正题,已经分装,在独立泡袋内妥当密封的岩茶。

茶叶内部的茶香等物质们,安稳的处于一个小空间内。

不易跑气,也不易受外界环境干扰,串味变质。

但如果将岩茶提前从泡袋里拆出来,敞开来,让干茶直接暴露在空气中“透气”。

只不过隔了一晚,原本馥郁的茶香,浓郁的焦糖香,岩茶独特的焙火气息,瞬间变黯淡。

因为放在了一个大环境后,岩茶的芳香分子们像脱缰野马般,飘啊飘,散啊散。

最终能够保留下来的茶香,自然有限。

第二个苦果, 岩茶跑气后容易受潮串味。

将岩茶的干茶,拿到显微镜底下去观察。

借有关学者的话术来说,“茶叶的本质是疏松多孔状的结构”。

嗯,列位看官们可以联想到一块挤干水的海绵。

受此影响,干茶的吸附性极强,容易吸附周围环境的水汽、异味。

是以,岩茶在后期保存时,一旦没有做好防潮与密封等工作,就会有受潮,串味的风险。

提前将岩茶拆出来,让干茶尽情“透气”的同时,茶叶也在源源不断的吸附空气中的水分、气味。

一旦茶叶内部的水汽,积少成多,岩茶就会出现受潮、返青的困扰。

而一旦岩茶吸附到周围的杂味,那么茶香就会变得不纯,香气变闷,没有了高级感。

SO,教别人提前将岩茶拆出来透透气,醒醒茶的做法。

实打实就是误人子弟,害人不浅,毁茶无数!

《4》

将岩茶透气醒茶,就能去火味?

焙火后的岩茶,确实会有“火味”的问题。

但火味的存在,只是一时,并非长远。

因为岩茶在加工完毕后,会有“褪火期”。

将刚焙火不久的新茶,放一放,让火气褪一褪。

然后,就能尽情领略一泡好岩茶的香,水,韵。

褪火完毕的岩茶,方才进入“适饮期”。

不必担心喝多了火气重,火味浓的新茶,容易上火长痘。

将新茶放一段时间,等到“火味”不再明显,达到个人能接受的程度时,便可以饮用。

看过岩茶的“褪火”背景后,再来分析正题。

将岩茶“透气”醒茶,能不能去掉火味?

答曰,别太天真。

敞开包装,让干茶暴露在空气里,等到岩茶内部的火气散尽时,一泡好茶早就被毁了。

让岩茶褪火,方法其实并不难,甚至是很佛系。

对普通茶友来说,你遇到一款火气略重的岩茶新茶时,什么也不用做。

只需一件事——等。

将岩茶原封不动的放在干燥、阴凉的环境, 隔一段时间再喝,火味自然会变淡。(注:焙死焙成焦炭的岩茶除外)。

何况,在大多数情况下,茶农/茶商在将岩茶装进独立泡袋之前,会让它们先放在大箱内,进行团队褪火。

众人拾柴火焰高,大箱存放褪火快,褪得更干净。

等到最终,茶友们在收到已经包装好的岩茶时,大多已经不需担心火味大的问题。

只管放心饮用!

《5》

之前听一福州老男人说,他喝一泡17年的牛栏坑肉桂,用了醒茶的做法,能去水味闷味。

(他的醒茶做法是将干茶放在一个“密封性差”的醒茶罐内,和敞开透气的方式大同小异。)

我听了,心里就在想,这完全就是吹牛不打草稿。

但凡茶好,何须这样折腾?

对岩茶而言,没有醒茶的必要。

“醒茶”这个概念,是从黑茶那边传来的。

对武夷岩茶来说,完全就是不适用的舶来品。

岩茶在发酵后,反复焙火,再密封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 岩茶内部的风味物质可没有沉睡。

反而是一直在褪火,一直在进行着氧化还原反应。

此时提前将岩茶拆开, 透气醒茶。

这样做,无疑是在毁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李麻花,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主笔,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1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