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的佛,本土的禅 ——《中国哲学简史》
相关推荐
-
不是幡动是心动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禅宗的要典<六祖坛经>中的<行由第一>记载着这样一段故事:六祖惠能于 ...
-
佛教通史 078-不畏地狱,不爱天堂-百丈怀海
[感谢] 该文章源自整理喜马拉雅音频,闲者知无涯老师的<新佛学金刚经系列课> 感谢 [安端] 的引领和指点!感谢 STONE.芦苇.厚朴.李润.辛昕.深海玫瑰-果琋.天心师兄.双林居士.生 ...
-
詩化《六祖壇經》精选十二首
<六祖坛经>,佛教禅宗典籍.亦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禅宗六祖惠能说 ...
-
禅能使教育更美好——《跟禅师学做教师》后记
禅能使教育更美好 --<跟禅师学做教师>后记 一个从不信佛.从未参禅的教育人,居然连续写了两本与佛学.禅宗有关的书,而且似乎仍感到意犹未尽,连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更不可思议的是,当我 ...
-
佛经大多由印度传入,仅一本我国本土真“经”,让人当下明心见性
佛经大多由印度传入,仅一本我国本土真"经",让人当下明心见性 佛,在我国深入人心,几千年来影响力很大,寺庙可以说无处不在.在语言学上,我们在日常生活用语中有很多词汇来自佛学.比如, ...
-
《中国哲学简史》佛教与中国的佛学有什么不同?
公元1世纪左右,佛教传入中国,是中国历史中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对中国历史的宗教.哲学.文学.艺术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大约是在公元1世纪上半叶,在公元1世纪到4世纪,佛教被认为是有神秘 ...
-
梧闽微信杂文系列之三十四:《“无相”与三无漏学》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在浩瀚如烟的佛教经典著作中,中国僧人把其简约地归纳为戒.定.慧三无漏学,这是佛教中国化的成就,犹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毛泽东思想. 佛教禅宗讲明心见性,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
-
《中国哲学简史》以宏观开阔的视野对中国哲学进行了深入的讲解。
《中国哲学简史》以宏观开阔的视野对中国哲学进行了深入的讲解。
-
什么是哲学?析《中国哲学简史》序
说实话,我对现实中哲学(或道学)的运用是非常不满的. 要么被很多人神化.拿来谋私利,要么脱离群众.只讲逻辑.把它高高挂起.做成"学术". 以至于普通人谈及哲学或国学,都是不敢言,敢 ...
-
《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的精神以及背景
《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的精神以及背景
-
一张表梳理中国哲学简史
先秦哲学 人物 思想 孔子 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恢复周礼 仁学:克己复礼: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宽.信.敏.惠)为 仁由己不由人:己欲立而力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者爱人 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
-
《中国哲学简史》想要了解中国哲学史的入门书籍!推荐给你!
《中国哲学简史》想要了解中国哲学史的入门书籍!推荐给你!
-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三)
公元589年,中国经过数世纪的分裂之后,又由隋朝(590一617年)统一起来.可是不久隋朝又被唐朝(618-906年)取代,唐朝是一个强大的高度集中的皇朝.唐代在文化上.政治上都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媲美 ...
-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二)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第九章 道家第二阶段:老子 传统的说法是,老子是楚国(今河南省南部)人,与孔子同时代而比孔子年长,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很称赞老子.以'老子'为名的书,后来也叫做&l ...
-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一)
司马谈和六家 后来的历史家对'百家'试行分类.第一个试行分类的人是司马谈(卒于公元前l10年),他是作<史记>的司马迁(公元前145一前86?年)的父亲.<史记>最后一篇中引用 ...
-
跟我读完一本书:《中国哲学简史》新儒家学派“理学”和“心学”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让我们继续共读<中国哲学简史>,今天要带大家了解的是:新儒家的两个学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开端. 01 在邵庸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