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语文学习的3个层次
语文学习的3个层次
最近我发现,不同年级的家长,对小朋友的语文学习感知是不一样的,对语文学习的要点和难点的感知也不一样。
这大概是因为,大家主要感受到了孩子【当下】的语文学习(尤其是语文考试)内容。但实际上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还需要看到【长期】的方向和目标,由此来透视语文学习的【核心】。
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乃至历史、政治这些可以清晰界定的学科不同,语文看起来像是一个边界模糊的科目:似乎无所不包,却很难抓住重点。结果大家就只能对标考试,但那当然是不够的。
我们今天就来说说,除了考试之外,语文学习的层次与重点。——从长期目标而言,语文学习意味着什么呢?我把它分为3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通过阅读文字,获取有效信息。
语文学习,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对文字的阅读,而不仅仅是对语言的听取。
我之前说过,“听书”是不能取代“文字阅读”的,因为这完全就是两件不同的事情。过程不同、方法不同、所得也不同。人类为什么要发明文字,而不是仅有语言就够了?就因为两者的作用不一样。文字能够处理的信息要丰富、复杂很多。
而对文字的阅读,以及通过阅读文字获取有效信息,这样的能力并不是天然就有的,而是需要培养的。这就是语文学习的第一个目标。
其次,我们要从一个比较宽泛的角度来理解“有效信息”。
不仅仅知识是信息,新发生的事情(消息)是信息,还包括其他类型的内容,比如别人有怎样的感受、提出过什么样的观点、是如何展开思考的……等等这一切,也都是信息。
也正是因此,我们要学习去阅读、去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文本。广义而言,就是一切的文字材料。
通过阅读文字,把各个层次上的各种信息,都提取出来;并且还能看到信息之间的关联(这种关联,其实也是一种信息)——这正是我们通过语文学习,要实现的第一个目标。
也是我在语文教学中花了很大力气去做的层次。因为所涉及到的内容、方法的确非常的多。并且无法一蹴而就。
因为这个核心能力是要不断地去获取、去提升的。刚开始所能获取的信息量会比较少、层次也会比较浅,随着不断地学习和练习,就会拓宽、会加深,就能够把握更复杂、更有难度的文本。

第二个层次,通过使用文字,传递有效信息。
刚刚说到的第一个层次是输入,这个层次是输出。其实对文字(而不仅仅是口头的语言)、对信息(指广义的信息)的界定是同样的。
大家在面对写作时,有时候也会把握不到重点。结果就变成对“好词好句”的强调啊、对固定格式套路的使用啊,等等跑偏行为。
其实最核心就是“传递有效信息”:首先,你想传递的是什么?它是有价值的信息吗?(再次提醒:这里的“信息”是广义的)。其次,你有没有找到最合适的方式去传递它?仅此而已。
这是我们通过语文学习,要达到的第二个目标。
当然,我之前也曾经多次说到过,在输入和输出之间,还有一个转化层,也就是思考。这是一个内在的层次,无论对阅读、还是表达,都是不可或缺的。就让它融汇在这两个层次中,彼此交汇好了。

第三个层次,欣赏各类文学作品。
大家有没有发现,我所列的三个层次其实是有先后顺序的。
到第三个层次,就不是必须要有(没有就会很糟糕)的基本能力了,而是一个提升能力。如果能有,生命会很不一样。就像懂欣赏音乐、跟不懂;懂欣赏艺术、跟不懂,生命的质地是不同的。
在这个层次上,我就会说到,譬如小说欣赏的N个角度;譬如前阵子我写关于现代诗的课程,就会讲到诗歌的意象与节奏。
尤其是节奏层面,可能大家之前很少听到,但它的确是诗歌的核心——我们不能把诗歌读成散文,甚至只总结一个中心思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对吧。
有哪些角度可以切入,如何去读,每一类文学作品都有许多值得讲的内容和方法,里面的千变万化是无比丰富的。此外,其实文学的创新在于不断地打破边界,这个方向上的变化更多……
话说回来,虽然3个层次有先后顺序,但这只是我们从目标的分解而言。实际上我在语文教学中,会面向每一个年级、每一个年龄段,都把这3个层次编排进去。因为它们在各自的序列上还有学习的步调。
总之,当我们看清楚了【语文学习】的层次、每个层次的核心、长远而言的目标,再返回来看每一个阶段的学习,应该就会清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