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十:学问之道,求其放心

(0)

相关推荐

  • 仁心义路

    读<韩诗外传>第四卷·二十七 (峻岫) (原文)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弗由,放其心而弗求.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其于心为不若鸡犬哉!不知类之 ...

  • AAAA云中吟系列·放心

    "养形而放心,譬若树抱蝎. 表似内已虚,识者为憯怛. 形瘁或当腴,心蠹不可活. 先民有格言,勿使本先拨." 善利万物而不争. 放心一词,有二义. 其一,是指放纵恣肆之心.<尚 ...

  • 为什么没有中国教育学?

    为什么没有中国教育学? 作者:李广生 这是一件很让中国学者汗颜的事情,亦是学界正在努力的方向,确实有不少人意识到构建中国教育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教育理论.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等领域,数不清的 ...

  • “放心”是个什么心?

    我们常说"这事你放心"--放下的这个"心"应该是担心的心.但你知道吗?"放心"最初说的却不是这样的"心". 今天无影江湖 ...

  • 影视金曲《此生不换》经典好听,岁月过十载,不求天怜但求不枉

    影视金曲《此生不换》经典好听,岁月过十载,不求天怜但求不枉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五十:孔子集三圣之大成

    [原文] 孟子曰:"伯夷(商末孤竹国君的长子.孤竹君欲以三子叔齐为继承人,至父死,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以父命为尊,遂逃之,而叔齐亦不肯立,亦逃之.武王得天下后,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四十九:禹稷颜回同道

    [原文] 禹.稷当平世(平世:承平有道的时代),三过其门而不入(本指大禹治水时的勤于国政.稷并无三过其门而不入之事,此乃古人行文时连类而及),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四十八:五圣之德

    [原文] 孟子曰:"禹恶旨酒(旨酒:美酒.旨,甘美),而好善言.汤执中(执中:执守中正之道,无过无不及),立贤无方(举拔贤才,不论其出身品类.方,品类).文王视民如伤(视民如伤:民已安足,觉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四十六:上恤下亲

    [原文] 邹与鲁哄(邹国与鲁国交战.哄,争吵,冲突,交战).穆公(邹穆公)问曰:"吾有司(有司:指官吏)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但是民众没有人为他们而死."莫之死",&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四十五:不为与不能(节选)

    [原文] ( 孟子)曰:"有复(复:报告)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百钧:三千斤,极言其至重难举.古代以三十斤为一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秋毫之末:指细微难见的东西),而不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四十四:王道之始

    [原文] 梁惠王(即魏惠王,名罃(ying).他在位时,把国都由安邑(今山西运城西)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市),故魏国又称梁国,魏王又称梁王)曰:"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之于国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四十二:贵德尊士

    [原文] 孟子曰:"仁则荣(施行仁政国家就兴隆,民生就安足,就可得其光荣),不仁则辱(辱:指国家衰亡,遭受耻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居下:处于卑湿的地方)也. "如恶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四十:得道者多助

    [原文] 孟子曰:"天时(指阴晴寒暑宜于作战的气候与时机)不如地利(地利:指山川险阻,高城深池),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指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内城叫&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