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气汤《伤寒论》
相关推荐
-
14大承气汤(附:小承气汤、调卫承气汤)
继续讲第2部分 第1大类就是寒下,其实大家记个大承气汤就可以了,这个非常有名.那么为什么叫大承气汤?因为大承气汤的治方的理论含义是它能够承胃气下行,承胃气,所以叫做承气,因为在承气汤系列里面它的 ...
-
方剂学——泻下剂
方剂学——泻下剂
-
跟我记方剂6-寒下剂:大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第二章泻下剂[要求]1.熟悉泻下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2.掌握:大承气汤.温脾汤.十枣汤.麻子仁丸.3.熟悉:济川煎.黄龙汤.4.了解:增液承气汤. 2-1寒下 大承气汤:大黄(后下 ...
-
泻下剂之祖,阳明腑实证之主方——大承气汤
2021-11-06 08:00·中医刘家福 大承气汤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四味药组成,大承气汤的用法也十分讲究,先煎厚朴.枳实.在下大黄,最后将芒硝融于汤剂之中服下.其主要功效为峻下热结.在临床中 ...
-
《伤寒论》——大承气汤
[原文]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10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为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大承气汤
峻下热结大承气,硝黄枳朴共成剂: 阳明腹实热厥狂,急下存阴方第一. 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功效:峻下热结.主治:①阳明腑实证.症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日晡潮热,神 ...
-
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大承气汤证之第208条
经方中医程医生2021-06-08 08:51 三.里部病辩证 一.阳明病 1.纲领证 2.大承气汤证 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 ...
-
张仲景 伤寒论 卷第九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大承气汤和大柴胡汤攻下法)
[原文] 大法,秋宜下. [译文] 就一般的治疗原则而言,秋季适宜使用攻下法. [评析] 本条讲适宜用下法的季节. 秋季属燥金司令,其气主降,万物开始渐入收藏之令,人体随着秋令的到来,也相应地起着变化 ...
-
『中药方剂』中药方剂之泻下方剂类(3)大承气汤《伤寒论》
(3)大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 大黄10克 枳实15克 芒硝15克 厚朴20克 适应症:本方为阳明病的代表方.适用于急性热病,如肠寒的高烧期,杂病中的腹胀满而便秘者,大致是急性肺炎, ...
-
《伤寒论》113方——大承气汤提纲总解(一)
第五十九方--大承气汤 阳明二十一1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两 上四味,以水一斗 ...
-
大承气汤《伤寒论》(东汉·张仲景)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恼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八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 ...
-
灵素之问 | 从阴阳五行到《伤寒论》六要素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3月5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