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颜真卿《劝学》:这首诗,一千多年被父母用于教育孩子,你给孩子读过这首诗吗
相关推荐
-
天下第二行书背后的故事,凄惨而悲壮
公元755年,唐天宝十四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举兵叛唐. 十二月攻陷东都洛阳,继而围攻潼关,兵锋直指长安. 趁着叛军攻打潼关,安禄山的一位下属,时任常山(今石家庄)太守的颜杲(ga ...
-
【转】颜真卿兄弟怎殊途同归保大唐
山东临沂诸满村的颜真卿.颜杲卿雕塑 (图源网络) 颜真卿兄弟怎殊途同归保大唐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月,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爆发,颜真卿与堂兄颜杲卿在河北地区举起抗击叛乱.维护统一旗帜,以勇气与智 ...
-
一门忠烈,全家30余口全被肢解凌迟 弟弟闻名天下,他却罕有人知
壹 涕泪沉沙 公元758年,九月,蒲州(今山西永济). 面前的这位白发老者,苶呆呆地看着面前的包袱,半晌无言,脸上没有半点表情,嘴角却抑制不住地不停抽搐着,看到亲人抖动的双手,他早已明了了一切,此刻他 ...
-
安史之乱中,颜真卿听闻侄子家30人为国尽忠,悲痛写下祭侄文稿
755年十一月,正值寒冬时节,纷飞的大雪,为大唐的都城长安披上了一层雪白的外衣,街道上稀疏可见的几个行人,也被凛冽的寒风劝退,他们加快了自己的速度,迫不及待地想回到家中烧上一盆炭火,再温上一壶美酒,与 ...
-
一首流传两千多年的肉麻诗,其中一句常被人挂在嘴边,却不解其意
在爱情里,古人和今天的我们其实是一样的,甜蜜时就肉麻兮兮,失情时就哀哀怨怨.而且古人感情的热烈程度其实是一点也不输给今人的,比如在肉麻的表白上,他们中就有不少高手.在上古百科全书<诗经>中 ...
-
古代一首流传两千多年的情诗,非常肉麻,其中一句常被人挂在嘴边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珍贵的文化宝藏,比如诗歌领域便是如此.倘若说起诗歌,就不得不提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 ...
-
《新世纪诗典》十周年纪念文集:周鸣:《读《新世纪诗典》,写不一样的诗》
读<新世纪诗典>,写不一样的诗 周鸣 两年前的一个午后,在本地新华书店的书架上,我第一次看到伊沙编选的<新世纪诗典>(第一季),记得当时刚翻看了几页,就沉迷其中,内心似乎被触电 ...
-
他鄙视唐朝趋炎附势之徒,诗歌散发崇高精神,这首山水诗流传千年
在众星云集的唐朝诗坛中,诗人张继有些名不见经传,可能名家都算不上.但是,张继有一首最为著名的<枫桥夜泊>,我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上,这首诗都会被录入,就是亚洲其他国家的小学课本,也会收录这首 ...
-
王维写黄昏的一首诗,只有短短8句,却惊艳了世人一千多年
文/顾无 [引觞漫谈] 现代的人大概很难想象,长时间的居住在山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山中的日子,你会看到什么,会做什么,又会想什么呢? 前些日子看到过一个新闻,一个人将自己的房子内部全部染成了黑色 ...
-
唐朝贪官的1首诗被赞为唐人七律第1,入选《唐诗三百首》流传千年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年仅三十六岁的长孙皇后一病不起,就此香消玉殒.长孙皇后与唐太宗李世民,二人一起携手走过了唐朝开国战争.玄武门之变的狂风恶浪,可谓是患难夫妻,鹣鲽情深.如今长孙皇后盛年早逝,使 ...
-
这首诗感动国人一千多年,作者却遭唾骂,遗臭万年
原 提到唐朝诗人李绅,很多人可能一头雾水,不知是哪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诗人. 但他的<悯农>,在中国可谓是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能倒背如流的流传度,脍炙人口,经久不衰. 然而,李绅本人却与 ...
-
宋之问送别杜审言,不见面却送出真情,一首好诗胜千言
我们来读一读,看看诗人到底用了什么妙笔. 写作背景:公元698年,杜审言被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诗人在开头没有直接写送别,而是先写自己的伤病,再写杜审言即将远行.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
王安石最经典的一首诗,千百年来无人能够超越,成为宋诗压卷之作
明清两朝对于王安石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奸臣,有人把他捧上神坛,其实无论怎样评价,对于他所做出来的贡献,那都是不可能完全抹掉的,无论是变法还是文学上的成就,变法是为了国家,文学上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