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腾驰//传说的力量


传 说 的 力 量(散文)
· 马腾驰
前几日,去潼关四知村,拜祭东汉名臣杨震墓祠。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不用说,杨震这一流传千百年的名言,就是四知村村名的来历了。
杨震清正廉洁,不屈权贵,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昏庸的汉安帝不高兴了,我给了你高官爵位,你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专找我的茬,专和我唱对台戏!
杨震又被贪官们忌恨,他不仅挡住了他们贪脏枉法的财路,还成天在皇帝跟前状告得不停,他们联合了起来,不灭了你杨震灭谁呀。
杨震,站在了那个时代最大的当权者皇帝与贪腐之重臣们的对立面,不被朝庭上下待见。他不被排挤,不被罢免,那才是怪事呢,心如死灰的他,被遣返回乡之时,途中饮鸩而卒。

杨震,是那个腐朽没落与专制昏庸时代优异杰出而又带有了浓烈悲剧色彩的人物。
历史上优异杰出的人物,往往因为他们的出类拔萃,因为他们的非同一般,他们就有了各种各样的传说与故事,他们在这传说与故事里如神如仙,不由让人要仰视了。同样,悲剧色彩的人物,因为他们坚持了道义坚持了公正坚持了良心,与当政者与当权者过不去,必然注定了他们惨烈的悲剧结局。这个惨烈的悲剧结局,定然会刺痛道义刺痛公正刺痛良心,也刺痛了老百姓脆弱的心灵。
乌云罩住了太阳,风雨摧残了真诚良善之花,正义得不到伸张,老百姓就有了传说,就有了吉祥美好与天理报应等等的传说与故事。终极目的就是,使真诚良善与正义在道德层面得以完美无缺,使人们的心理得以稍许安宁,得以稍许平衡。
杨震的杰出优异与悲剧结局结合在了一起,注定他和他的家族,就有了更多、更美好的传说与故事。
拜祭杨震墓祠,敬读了其祠堂中的图文资料。我走访了四知村的老者,又去潼关脚下的水波巷,拜访了八十多岁的多位老人,听他们讲述关于杨震及其家族的传说与故事。
杨震的父亲杨宝9岁时,去华山牛心峪砍柴。在山岩上,他救了一只被老鹰啄伤、气息奄奄的黄色小鸟。杨宝把小鸟小心翼翼地带回家,精心护养了3个月,小鸟羽毛丰满起来,羽毛的颜色光亮光亮的,看上去非常地精神,非常地漂亮。它的叫声,比别的鸟儿好听了许多,如歌唱一般优美动听。只要这只小鸟一叫,村子里树上、墙上、屋顶上,还有空中飞着的鸟儿都不叫了。所有的鸟儿,都侧着头听它在歌唱。

杨宝想了,鸟儿伤好,那就让走吧,回到大自然中去吧。他把鸟儿带到了牛心峪放飞。那鸟儿看着杨宝,“喳喳喳”地叫了几声,像是感谢,又像是和杨宝告别,完后,快速向西飞去。
嗬哟呀,这只鸟是什么精灵呀?它原来是西王母派出,出使东海的使者,途中遭到恶鹰攻击,险些丧命。养好伤的小鸟回去,给西王母禀报了它受伤并被杨宝相救的过程。西王母大受感动,让这小鸟变成一个黄衣童子,给杨宝送去四个玉环,并捎话:你们家的子孙,会出清廉的大官,官位会到三公。杨宝苦笑了:“我一个种地的,子孙哪会出什么大官?更别说官至三公了!”那黄衣童子接话:“先生,天机不可泄露,话到此为止,告辞了!”话一说完,就不见了人影。所有的这一切,杨宝如同在梦里似的。
后来,果然如黄衣童子所说,杨宝儿子杨震,杨震儿子杨秉,杨秉儿子杨赐,杨赐儿子杨彪做了四代太尉。
这是救雀得报的传说故事。
这传说神奇,还有神奇的传说,你再看,杨震当年在今天的河南灵宝市豫灵镇一带讲学。有一天,一只鹳雀嘴里叼着三条鳝鱼,放在了杨震讲学的学堂门口。学堂门关着,“嘎嘎嘎”、“嘎嘎嘎”,鹳雀在学堂门前上空,边飞边叫,久久不离去,似在叫学堂里的人们出来开门。
杨震让主持学馆工作的人去开门,看看是怎么回事。哟,门口有三条鳝鱼!那鹳雀,看着三条鳝鱼被人提着进了学堂门,才欢快地叫着飞走。三条黄鳝被拿进了学堂,杨震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主持学馆工作的人说:“先生,鳝鱼身上是黄底黑纹的图案,这是公卿大夫服饰的颜色啊!三条鳝鱼,是说先生要贵为三公,先生您马上就要当大官啦!"
后来,杨震确实贵至太尉,这是鳝堂预庆的传说故事。
杨震诗祭过湖的美丽传说,更是美好,更是奇特有趣儿。

东汉时,凡是过洞庭湖不投祭礼者,湖里的河神,就会毫不客气地打翻船只,让过湖者葬身湖底。杨震和邴夫人乘船过洞庭湖,摆渡人说了这个过湖的规矩。杨震说:“我不贪不昧,哪里来的钱祭河神?”摆渡人苦苦相求:“大人,你不怕死,我还怕死呀,我家里还有八十岁的老母,大人看在我还要照顾八十岁老母的面上,就给河神投一点祭礼吧!”杨震无奈地说:“那好,我没钱祭河神,就写一首诗来代替吧!”
杨震为官一身清,哪有金钱祭河神?
平生不做亏心事,船到江心任尔沉!
船行不久,果然狂风大作,浊浪滔天。摆渡人大惊,哭喊着:“完啦!完啦!河神发怒,今天船要翻了,没命了!没命了啊!”杨震命随从将诗稿焚烧,将诗稿烧过之灰投入湖中。邴氏夫人为了表示虔诚,背着杨震拔下头钗,悄悄投入湖中。顿时风平浪静,杨震一行顺利地过了湖。回到官署,夫人去街市买鱼给大家压惊。剖开鱼腹,不曾料到,鱼腹中竟然有一枚头钗,就是夫人投入湖中的那枚头钗!众人大惊,说这是河神被杨震的清廉感动,让这条鱼把夫人的头钗送了回来。

礼葬杨震时,有一只白色的大鸟,从杨震饮鸠而亡之地洛阳西夕阳亭,一路飞到墓前,悲伤地鸣叫哭泣,直到葬礼所有程序完毕,才悲鸣着飞走。明代诗人张瀚有诗为证:
夫子关西杰,脱迹湖城隈。
四知心不负,三疏祸成胎。
谮言君未悟,大鸟空遗哀。
也正是因为这一传说,拜祭杨震墓祠时,我看到,后人在其墓前西侧,安放了一只白色的大鸟,以寄托对杨震的崇敬缅怀之情。给杨震墓虔诚地深深地三鞠躬之后,我走到那只白大鸟跟前,久久地瞩望着它,有了许多的联想与许多的感慨。
传说,是人们对杰出美好或悲伤哀痛之人与事,依据自己的想象力生发出来的。这种想象力天马行空,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与浓厚炽烈的感情色彩,这种传说,深爱其之爱,大恨其之恨。
这种深爱,这种大恨接了地气,被广大的民众所接受所认可所推崇所传播,这等等的传说故事如一粒粒种子,种进了有水有肥的土地(这土地就是民心,就是民众之口碑)快速地发芽成长开了,或者开出永不衰败的瑰丽芳香的花朵,或长成葳蕤参天,可以教化可以庇荫后世的高大的神树。
传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可以专门出许多本大大的书去研究,去探讨。我们这里要说的是,传说有春雨润物之功,传说是有巨大的力量的!它可以给了人们未来给了人们希望给了人们前行的力量。否则,那些历朝历代走过的人们,他们在悲苦的人生与严酷的现实下,怎么样才能望见远处的灯火而有了活下去的信心与勇气?
各种传说,如杨震及其家族的传说一样,给了人们真善美的期盼,给了人们是非观,给了这个世上一丝的温暖,给人们眼睛里增添了一点光亮。
2019年10月01日于驰风轩

作者简介:马腾驰,陕西礼泉人。出版有杂文集《跋涉者的足迹》,散文集《山的呼唤》,也获得报刊多种奖项,不值一提。喜爱文字,闲来写写一乐,而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