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确立文明演进的正道逻辑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原标题:唯物史观确立文明演进的正道逻辑

人类的历史是人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活动的产物。但是,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尤其是当人类确立了以哲学审视人类全部历史性实践的方式以来,关于历史本身的认识与理解何以可能,以及历史有无确定的方向和价值目标等社会历史哲学的基本问题,一直存在激烈纷争。

上述情况的根本性改观,以及人们关于自己历史的理解和正确评判方式的获得,是与马克思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历史唯物主义区别于以往旧的历史理论、旧的历史哲学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同时也堪称马克思之最为卓越的理论建树,就在于确立了对待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的实践合理性思维,从而以历史辩证法的立场,实现了对欧洲思想观念中形形色色的旧历史观尤其是唯心史观等的超越。唯物史观通过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社会生活真理的深刻揭示,确立了文明演进的正道逻辑,准确地勘定了人类进步的方向。从此以后,人类历史第一次成为人自我造就、自我实现的历史,变成在人的活动之中、通过人的活动可理解的历史,变成对人的生存、发展和价值实现有直接意义的真实的历史;人类有关历史存在、实践、本质、意义的理念、逻辑和话语表达等,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革,人类对历史的理解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从诞生和问世之日起,就一直遭遇形形色色的“批判”与“质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一是第二国际理论家把马克思的历史观歪曲为一种庸俗的经济唯物主义和宿命论,宣扬“经济决定论”“技术决定论”;二是20世纪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基于批判理性主义立场,以“历史主义的贫困”(也称“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对唯物史观科学真理性的攻击;三是阿尔都塞秉持历史过程的真正主体是结构(人没有“历史”的观念)的观点,作出关于马克思的历史观之“多元决定”本质的判定;四是哈贝马斯以“结构论”和“新进化论”为新的立足点,坚称历史唯物主义要想重新成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普遍化的社会进化理论,并达到原来所确立的目标,就必须重建;五是后现代主义以反本质、反基础、虚无化代替形而上学,解构一切、摧毁一切,对待一切事物持怀疑主义,借批判“宏大叙事理论”反对历史目的论等主张。

显然,上述种种历史哲学理论,就其本质而言,其共同的、普遍的特征在于,脱离具体的社会历史现实、情境和发展阶段,以有意曲解、望文生义的方式,以某种先入为主的先验理念和诠释范式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典采取非历史的抽象解读。更有甚者,有意无意地将教条的以及庸俗马克思主义固有的错误不公正地强加给经典作家本人。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内在于这一理论自身独特的品质和境界。马克思以实践合理性思维与人民群众主体论的立场,从根本上颠覆了旧的历史哲学以各种形态呈现的历史本体观、历史主体论、历史认识论以及有关历史目标的先验价值预设。其科学真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于社会生活的整体性特质,确立了有关历史思考的实践合理性原则,使得人们对于历史的认识更为客观、全面。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经典作家指出,“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关于意识的空话将终止,它们一定会被真正的知识所代替。对现实的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

二是新历史观的科学真理性的前提及其体认,是对基于“现实的个人”及其历史活动的本体性重置:这是一些“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只要描绘出这个能动的生活过程,历史就不再像那些本身还是抽象的经验论者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些僵死的事实的汇集,也不再像唯心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是想象的主体的想象活动”。这一点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硬核”与“核心纲领”。

三是马克思以“社会历史形态”取代旧的“意识形态”,用“所有制形态”发展取代“绝对精神”诸环节的封闭逻辑演化,确立了对真实的历史进行科学思考的新的普遍性原则。以往旧的历史哲学理论在理解全部历史之基本的核心问题方面,在理论范式上奉行的是资产阶级意志至上的历史叙事逻辑。此种逻辑的荒谬之处在于,它是资产阶级依照自己认为合理、确当的方式所作的自我设定、自我辩护和自我诠释,违背了人类文明演进的正道逻辑,这注定没有未来。历史唯物主义所遵循的是经典作家所确立的共同体本位的“自由人联合体”的叙事逻辑。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真理是有关社会历史存在、发展和演进的公共价值性真理,是对以全人类之普遍的、真实的福祉为本位的人间公义的不懈追求。

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理论的坚定信仰者、捍卫者、守护者和发展创新者。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运用唯物史观理论分析和研究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和现实,在领导全体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难曲折光辉历程中,始终坚持将社会历史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结合,积极主动地不断开展自我革命和伟大的社会革命,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在把握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不断开辟唯物史观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证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真理性,谱写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中国化的历史新篇章。

(袁祖社,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王铉

(0)

相关推荐

  • 中国外交话语权的历史演进、 基本经验及生成逻辑

    作者简介:叶淑兰,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博士,上海,200241. 原文刊登于<国际观察>2021年第五期:53-78页. 01 话语权与中国外交话语权 02 中国外交话语权的历史演 ...

  • 少些夸夸其谈 多些实事求是—向恩格斯学做学问

    1890年代,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出现了一个小资产阶级青年派,其骨干力量是一些年轻大学生.著作家和一些地方党报的编辑.他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自居,把历史唯物主义简化.误读.歪曲为经济决定论,认为唯物史观否 ...

  • 恩格斯对于唯物史观发现的方法论贡献

    作者:曾典顺(江苏师范大学哲学范式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 内容提要: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在方法论视域,恩格斯独立发现唯物史观的认知逻辑历程与马克思发现唯物史观的历程极为相似. ...

  • 系统性构建“四史”研究的学理基础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指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由理想变为现实,不断开创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 ...

  • 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及其发现的意义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唯物史观的创立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唯物史观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大厦的基石.唯物史观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有很大的理论指导作用. 恩 ...

  • 李立新|形式追随理念——理论及验证

    中国设计经过100多年的努力,在"现代性"上取得了全面的发展,但目前的问题仍多,最根本的是理论模式和设计语言问题.本文在反思百年设计和回顾人类设计历史的基础上,对"形式追 ...

  •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美好生活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战略高度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以历史唯物主 ...

  • 被遮蔽的视野:唯物史观的道德维度

    道德维度是唯物史观创立与发展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基本维度.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诸种原因,唯物史观的道德维度在很大程度上被遮蔽甚至消解了.回到唯物史观文本的真实语境,完整准确地把握唯物史观的理论维度,有助于 ...

  • 高全喜|亚当·弗格森的文明演进论

    作者|高全喜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讲席教授 一.弗格森的问题意识 1.苏格兰的历史文化情怀 从现实社会背景来看,1707年苏格兰并入英格兰,共同组成大不列颠联合王国,这是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于苏 ...

  • 这个古老王朝的贵族竟爱食人!它的灭亡昭示了中国文明演进的秘密……

    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这不仅是朝代的更迭,也是一种文明的交替,自此,礼乐文化.宗亲文化代替了巫鬼文化.祭祀文化,周文明与商文明有很大的不同. 本期推出一篇奇文,细节描绘生动,观点新颖但不乏根据,像一 ...

  • 《全球通史》6:古代文明起源条件与逻辑

    常思勇 (公众号:感悟常识) 今天 从部落文化到文明的过渡 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最早的文明之光出现在烈日蒸晒下由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这两条大河养育的称作苏美尔的一片荒原. 苏美尔位于过去被称为& ...

  • 第八百二十三篇  中国古代文明演进的两种模式1

    中国古代文明演进的两种模式 --红山.良渚.仰韶大墓随葬玉器观察随想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李伯谦 X图1 图2 赤峰市林西县白音长汗出土的女神石雕像. 在大约距今5500 年至4500年的新石 ...

  • 第八百二十四篇  中国古代文明演进的两种模式2

    X图1 图2 赤峰市翁牛特旗大南沟出土的彩绘鸟形陶壶. (续)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模式 红山文化类型与良渚文化类型,发现早,资料丰富,研究也最为深入.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发现较迟,资料也不是很多,但一 ...

  • 发现|从黄河流域龙山时代鳄鱼骨板管窥中华文明演进历程

    众所周知,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一般生活在今天长江中下游的湖泊.沼泽等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地区.然而,在龙山文化时期甚至更早的裴李岗-仰韶文化时期北方的黄河流域却发现不少的鳄鱼遗存,尤其是常见鳄鱼骨 ...

  • 乙.国学堂--东吴相对论2-失控的文明.乙.【工业逻辑VS.生物逻辑】

    02 - 工业逻辑VS.生物逻辑 回到刚讲的<失控>这本书,第一章讲的叫做生物逻辑的胜利,里面讲了一个很有趣的东西:我们人类就是现在工业文明的思路和所谓生物生长的思路结合到一起了形成的.还 ...

  • 陈根:能源的逻辑背后,是人类文明的演进

    文/陈根 煤炭和石油的发现与利用使人类告别了农耕文明,进入了工业文明.200多年化石能源的使用,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造成了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气候问题.不可再生能源紧缺的全球危 ...

  • 12.16怎样确立投资逻辑?

    关于投资者,我们首先需要有一个投资逻辑,这个逻辑怎样建立呢?我们经常讲"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我们理解了就足够使用了,拿周末的消息面来讲,确实历时一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