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民策略,是固权的有效手段,可以适当培养专才,而不能培养全才
相关推荐
-
东汉乱世因何而起,群雄逐鹿,好一场三国争霸!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从此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 184年(甲子年),张角相约信众在3月5日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
-
司马懿如何暗藏獠牙、等待机会?
曹氏与司马氏注定会有扯不清的恩怨. 不能说司马懿对魏明帝没有深厚的感情. 但也不能说只靠感情就能融化冷酷的政治角逐. 司马懿年轻时候装过一次病,是用来对付曹操的.他装得很像,刺客把刀都架到他脖子上了, ...
-
李亮_公司在不同阶段该如何管理
公司越小越需要全才,越大越需要专才,不大不小的时候,只要是才,都需要!看似简单的道理,不要不信,这就是现实:真正的全才要么被创业,要么自己做创业,而专才多数都在被创业. 背后的逻辑,进一步解读: 1. ...
-
最早占领益州却没来得及称帝,儿子把机会送给了刘备
刘焉当过冀州刺史,但没有当过幽州刺史.不过,当时还没有天下大乱,地方官权轻,朝官权重,所以他后来被征调到朝廷,先后担任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职务. 灵帝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天下大乱,各地盗贼蜂起.刘焉 ...
-
刺史、州牧、太守、节度使,到底谁的官职更高?
我们在看古代电视剧的时候,经常能看到一些地方官职.比如刺史.州牧.太守.节度使等. 那么这4个职位到底谁的官职更高.权力更大呢? 秦统一全国后,推行郡县制,各郡县长官也有了统一的正式名称:郡的长官叫郡 ...
-
《商君书》:毁商弱民,帝王御术的终极指南!
《商君书》:毁商弱民,帝王御术的终极指南!
-
将欲歙之,必固張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举之,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伟大的哲学家老子不可能写出玄乎又玄的<道德经>,只因<道德经>在流传中变得杂乱无章所以玄乎又玄,走进"360个人读书馆"搜索馆友"百岁无疾的秘籍& ...
-
制造外部危机,内部就会团结一致,以对抗外敌,这是固权的手段
" 职场智谋 " 潜心研究古人的智慧,总结提炼智谋精髓,古今结合,详细揭秘职场潜规则以及办公室政治 [参考书籍]<资治通鉴>魏纪七(公元247年) [事由]吴主发重兵聚 ...
-
康熙皇帝驾崩当晚,雍正没急着固权,先除掉了侍奉康熙60年的心腹
文|飞鱼说史 1722年12月20日,清朝发生了一件大事. 统治了清朝六十多年的康熙一命呜呼了,对于康熙的死,有人欢喜,有人忧愁,不过忧愁的人远远要比欢喜的多. 而最为欢喜的是胤禛,最为忧愁的则是和胤 ...
-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柔弱胜刚强!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即将要--, ...
-
关于“强国弱民”,你可能误解了商鞅 | 彰考局
商鞅变法中的"强国弱民"之法,后人误解颇多,认为这是在主张削弱或掠夺民众,乃至被视为愚民政策的代表. 其实,如果深入到具体的历史情境,你会发现,这一解释并非商鞅的本意. 这是&qu ...
-
《道德经》第36章: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将欲翕(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转载-- [将欲 ...
-
商鞅虽死,其“弱民”之法却未死
[摘要]商鞅的行政理念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在谋求"强国"的另一面,强调"弱民",即压抑民众的欲求.智能.意愿.权利,限制其可能参与社会管理和国家行政的条件. ...
-
《道德经》第36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原文] 将欲歙之①,必固张之②: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③.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④,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⑤. [注释] ①歙:收敛,收缩. ②固:暂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