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德新II回忆写作二、三事——家里人帮助我写作

(0)

相关推荐

  • 论客家人的宗族文化与公尝文化

    生活在闽粤赣边地区的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到处可见,那些百人居住的围龙屋都是同宗,也有聚族而居的千人村庄.如梅县松源镇有王姓人家约万人都是同宗,开基祖是王念四郎于明宣德年间(1430年)由福建武平县迁至松源 ...

  • 【每天老照片】-1万-3957- 1910年代 广东梅州客家人的生活老照片

    发一组1910年代 广东梅州地区客家人的生活老照片,带你领略下原汁原味的客家生活. 客家人通常生活在山区,由于山多田少等原因,男人们纷纷外出营生:客家女人们负责料理家务.出门干活.为方便田间劳作,自古 ...

  • 梁德新║回忆我到人才市场应聘的事

    回忆我到人才市场应聘的事 梁德新 我人生的历程中做过诸多职业.我曾到广州的人才市场应由聘. 2009年7月,我从学校退休.8月上旬我到深圳.广州的亲友家住了几天.有一天,我到广州天河书城的买书,10楼 ...

  • 张华华、梁德新║墟日”杂谈

    墟日"杂谈 张华华 梁德新 客家人一般把乡镇称为墟,把约定俗成的集市交易称为"墟日".墟日文化丰富多彩,它成为客家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乡镇的墟日有不同的日子,一般是 ...

  • 梁德新II回忆写作二、三事——写作初期时的回忆

    回忆写作二.三事--写作初期时的回忆 梁德新 祖国改革开放后,文艺界春光明媚,政府鼓励作家积极创作,文艺刊物逐年增多.为圆"作家梦",我利用业余时间写文章向报刊投稿.经常练笔对我日 ...

  • 梁德新II回忆写作二、三事——我的写作简述

    回忆写作二.三事--我的写作简述 梁德新 (接上回)几年前国家取消作家终身制后,广东省每年能享受政府创作经费,脱产写作的只有六十多人.各级作家协会帮助作家创作.出书,作家出书靠自筹资金.据我所知梅州的 ...

  • 梁德新II回忆我读“社会大学”的日子

    回忆我读"社会大学"的日子 文/梁德新 我是老三届的中学生,五十年前的1968年10月在校的中学生提前毕业,家在农村的回乡务农,家在城镇的上山下乡在农村插队落户有在到生产建设兵团( ...

  • 梁德新II回忆文化人梁兆标

    我是老三届的中学生,1968秋我们离开学校后在家乡务农.1974年,我在家乡的生产队任仓库的保管员,工作是把仓库里的稻谷挑到水泥禾坪里晒干.那时有三个保管员,一个50岁老实的妇人是领导仓库钥匙由她保管 ...

  • 梁德新II我任梅县政协委员期间的二、三事

    我任梅县政协委员期间的二.三事 文/梁德新  1998-2003年,我曾任梅县第10届政协委员.那时全县有政协委员180余人,这些人来自社会各届人士,其中共产党员占40℅.依委员们的专长安排工作,如有 ...

  • 梁德新‖老中医李和二、三事

    老中医李和二.三事 文/梁德新  李和医生曾任卫生院院长等职.退休后做什么?今年63岁的李和医生在他在退休之前曾有所考虑.我认为,李和考虑经济收入是次要的.目前他妻子退休,儿子和媳妇有工作.李和认为, ...

  • 梁德新‖往事回忆(一)玩矿石收音机

    往事回忆(一)玩矿石收音机 文/梁德新 我玩矿石收音机还有故事.我与梁催贤是同学又是朋友.梁催贤的的家庭文化生活丰富,父亲是个中学数学老师,叔叔是中学语文老师. 1965年梁催贤读初中时,他父亲买矿石 ...

  • 梁德新II旅游资源丰富的松口镇【客都原创】

    旅游资源丰富的松口镇 梁德新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是遐迩闻名的千年古镇,客家先民由闽迁粤的始居地之一.经千年孕育当地具有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享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山歌之乡的美誉.松口地处闽粤要冲 ...

  • 梁德新II客家人文资源丰富的松口古镇

    客家人文资源丰富的松口古镇 文/梁德新 松口是个遐迩闻名的千年古镇,是一个文风极盛教育发达,历代人才辈出的客家山乡. 松口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历史上的古战场之一,历史上大小战事繁多,境内至今还留下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