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记忆——长江埠白布街话白布(三)

(0)

相关推荐

  • 兖州染坊史话

    兖州染坊史话 杜心广 染坊,即印染绸.布.衣服的手工作坊,古代亦称为染彩商.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可以说,我们的先人从掌握纺棉.织布.织绸缎的工艺不久,就掌握了初步的染彩工艺. 我县春秋时代受儒教文化 ...

  • 传统染布

    传统染布 染缸是古镇游埠三大缸之一.缸中染花布的传统工艺在游埠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手工染布方法多种多样,所染的花样和颜色各有不同.在白布上用针线缝扎出各种花纹图案,扎好的白布用自制土靛浸染,待发酵后再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染坊

        乡村记忆--染坊                                                                         文/游传化         染 ...

  • 黄河三角洲乡语漫谈10:“科举仕途”

    前集回顾 黄河三角洲乡语漫谈1:序言 黄河三角洲乡语漫谈2:"故地旧事" 黄河三角洲乡语漫谈3:"秤上人心" 黄河三角洲乡语漫谈4:"灯照千古&quo ...

  • 应城记忆——长江埠白布街话白布(二)

    长江埠白布街及印染业的兴衰史着实令人回味,据长江埠上了年纪的老人王梅生.刘友发.易平安.孙三乐等人回忆. 王梅生谈白布街之来历.王梅生祖籍郎君镇王家桥人,是过去长江埠街上有名的白布经营大王王大宏后代王 ...

  • 应城记忆——长江埠白布街话白布(一)

    初起于清乾隆1737-1795年间长江埠的印染业,随着手工棉纺织业(俗称土布)的兴起而名扬省内外.始创人胡义和来到长江埠开商铺谋生,专做土布经营及染色加工,从而带动了长江埠和邻近的王家桥以棉纺织印染业 ...

  • 方言与文化(音频)丨罗琳:逝去的记忆,山城棒棒军(重庆话)

    "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棒棒的兴起 山城重庆,山多水长:经济发展,船来船往, 于是就在这里,出 ...

  • 宋江涛:我的铁匠王庄⑥遥远的埠口街

    前言 ▲ 火热的浦东  题图摄影  尚涛 句句有泪,字字深情.<遥远的埠口街>当年只有20里却始终未能成行,而今2000里之遥,姨婆家都搬迁了,却不再遥远.生活好起来了,变迁沧海桑田,善良 ...

  • 【淅川史话】之十二:埠口街与三官殿

    埠口街 埠口街又名程家埠口街,位于太白山南麓,丹江东岸,因为渡口而得名,古时候有"冲了埠口,兴了汉口",意思是埠口街的繁华早于汉口.埠口街分为南北二寨.南寨名叫埠口寨,隶属淅川县: ...

  • 女埠下街《平川王氏宗谱》

    女埠下街<平川王氏宗谱> 女埠下街<平川王氏宗谱>,主修:王振玉.宗族堂名:三槐堂.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三槐堂木活字本.本谱始修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此为第五 ...

  • 记忆中的太平街小学(上)

    友情提示:本文1517字,阅读约需6分钟 [原创文字不易,感谢关注本公众号] 太平街在增福堂街以南,东西向,东起芙蓉街,西到月河路,其中南下洼街以东称为大太平街,以西称为小太平街.大太平街西头路北有个 ...

  • 记忆中的太平街小学(中)

    友情提示:本文1213字,阅读约需6分钟 [原创文字不易,感谢关注本公众号] 太平街在增福堂街以南,东西向,东起芙蓉街,西到月河路,其中南下洼街以东称为大太平街,以西称为小太平街.大太平街西头路北有个 ...

  • 记忆中的太平街小学(下)

    友情提示:本文1253字,阅读约需6分钟 [原创文字不易,感谢关注本公众号] 太平街在增福堂街以南,东西向,东起芙蓉街,西到月河路,其中南下洼街以东称为大太平街,以西称为小太平街.大太平街西头路北有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