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后,此国想趁火打劫,结果沦为赵国的练兵场
相关推荐
-
读通鉴(35)秦国收割季
注:这个阶段,秦国举国军事体制已历了四代,昭王在位50多年,战国就成了秦国像高中生欺负一众小学生.秦昭王算不上是英主,他吃的是祖上的老本,也肯定不是昏君,他开疆拓土从没有停息. 五十三年(丁未,公元前 ...
-
【通鉴0138】不祥;师必无功。
通鉴原文 燕王喜使栗腹约欢于赵,以五百金为赵王酒.反而言于燕王曰:"赵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王召昌国君乐间问之,对曰:"赵四战之国,其民习兵,不可." ...
-
战国278 一边倒的战争——以一敌五!看廉颇老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引言 大刘说:"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赵国乃四战之地,全民皆习兵,燕王喜却没有认清对方与自己的实力差距,一心只想着趁火打个劫什么的. 这就像中国年初冠状病毒的爆发, ...
-
五国伐齐时,赵国出力仅次于燕国,原因有哪些?
公元前286年,齐湣王(齐闵王)派兵消灭宋国.而在战国中期,除了消灭宋国,齐国还和燕国.秦国.楚国.三晋多次交手.在此基础上,齐国势到达巅峰.齐湣王意欲吞并二周,成为天子.但是,到了公元前284年,燕 ...
-
赵悼襄王:赶走廉颇,废立太子,最终加快了赵国的灭亡!|赵悼襄王|赵国|燕王喜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还是天子,但已名存实亡.在战国时期,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 ...
-
战国初期,魏国跨越赵国去消灭中山国,赵国为何不反对呢?
三家分晋后,魏国先于赵韩两国,把注意力放在了主修内政上,随着"基本功"打得越来越扎实,就在赵韩两国外扩而内政不济.转而再修内政时,打完基础的魏国便抢先开始了外扩步伐.后来,赵国想联 ...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打败30万秦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国发生的一场旷日持久的国力比拼之战,此战以赵国的全军覆没告终.赵军战死5万,投降40万.这40万人,除了年幼者200多人被释放,其他人皆被白起坑杀. 长平之战对赵国构成了致命的 ...
-
长平之战后,白起为什么宁死也不带兵打赵国?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长平之战,赵国惨败,四十几万精锐部队灰飞烟灭,国家已是岌岌可危.白起挟胜利之威,席卷赵国,势如破竹.此时的赵国,生死系于一线之间.然而,令人不解的是,秦昭王居然下令白起 ...
-
长平之战后,赵国精锐损失殆尽,是怎样自救、得以延命三十多年的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长平一战让强大的赵国损失了绝大部分主力部队,濒临于亡国的边缘,按道理秦国只要再加把劲就能灭掉赵国,但是赵国却坚持了下来,然而事实上长平战争是公元前260年结束的,而赵国 ...
-
长平之战,赵国元气大伤,秦国趁机想要灭亡赵国,为何铩羽而归?
邯郸之战又称邯郸保卫战,是公元前259(周赧王五十六年)至公元前257年(周赧王五十八年)秦国与赵.魏.楚联军在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进行的一次城池攻守作战. 背景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命 ...
-
赵武灵王造就强武赵国,长平之战后依旧将星璀璨硬抗暴秦四十年!
一代战国雄主赵武灵王赵雍在父亲赵肃侯死后,灵前即位,当时天下诸侯兴起"相王"之乐,特别是魏惠王急着要在中原立威,率先称王,便立马拉着三晋老兄弟赵.韩两国同时封王,韩侯一向贪小便宜, ...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国30万大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长平之战",大家都知道,赵国败于秦国.最后赵国四十万士兵,也被秦国名将白起给屠杀殆尽.可是,按理经过说这样一场决定两国生死的战略决战后,赵国几乎是损失了全国将近八成的士兵,实力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