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苏记】南京半山园:两世恩怨(上)
相关推荐
-
张方平不是苏轼亲戚,苏轼却为他戴孝3月,只因他对苏轼影响最大
清平乐 仁宗 在北宋仁宗到神宗时期泾渭分明的的政坛上,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与任何人结党,尤其在熙宁变法时期,他既不受司马光等保守派的欢迎,也不受王安石等变法派的欢迎.但他也不是那种见风使舵的墙头草和两面 ...
-
二苏名远播 荆公苛阻辙
识苏24 二苏名远播 荆公苛阻辙 制科考试结束,苏轼被任命为大理评事,苏辙则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这两个都是虚职,相当于朝廷对于高级人才做了个备案,随后会有具体职责岗位的任命. 这次终极考试之后,二苏 ...
-
广力童子/王荆公三难苏学士
北宋嘉祐二年,新科举子苏轼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点其为第二名. 时宰相王安石推崇变法,礼部尚书欧阳修因与其政见相左,被迫离京,苏轼送恩师于十里长亭,师生洒泪而别. 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 ...
-
乌台诗案,虽然毁了一个苏轼,却造就了一个苏东坡
乌台诗案,发生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为苏轼(苏东坡)政治生涯的一次重大转折,后经多方力保,改谪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汉代御史府内遍植柏树,又称&q ...
-
诤苏20 为辩诬温公出头 乞外放荆公作梗
诤苏20 为辩诬温公出头 乞外放荆公作梗 熙宁初年,一心想着富国强兵.开疆拓土的神宗皇帝正在广开言路,希望选拔更多有才干的谏官. 朝中有人举荐苏轼,王安石的姻亲.御史谢景温担心苏轼上台后对新党不利,竟 ...
-
苏轼反对王安石(外一题:苏轼好色)
苏轼的面纱(二) 文/朱鸿 反对王安石 王安石和张方平同历宋仁宗.宋英宗和宋神宗三朝,皆为重臣,并有交集.考察其立德.立功和立言,王安石比张方平高且影响深远,不过苏轼对王安石的评价大而空洞,对张方平的 ...
-
苏辙告诉我们,精英是如何炼成的
苏辙告诉我们,精英是如何炼成的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苏辙:古代知识精英的典范 刘建斌|文 ...
-
【觅苏记】郏县 三苏园:对眠青山(下)
东坡去世十年之后,苏辙也去世了,他果然长眠在了哥哥身边,<大明一统志>称:"二苏墓:在郏县峨眉山,苏轼卒于常州,长子迈卜葬于此山,遵治命也.辙后亦葬焉.宋苑中诗:天涯流落两丘土, ...
-
【觅苏记】郏县三苏园:对眠青山(上)
宋元符三年,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苏氏兄弟同时遇赦,苏轼以朝奉郎提举成都玉局观,外州居任便居住:苏辙提举凤翔上清宫,他返回颍昌与子孙团聚. 苏辙安顿之后,托黄师是给苏轼送了一封信,他劝哥哥前往颍昌与之相 ...
-
【觅苏记】眉山三苏祠:异禀多才(上)
关于眉山苏氏的历史谱系,苏洵在<嘉祐集>卷十三<族谱后录>中说:"苏氏之先,出于高阳."而后他一路讲下来,之后谈到了唐代的苏味道:"其后至唐武后之 ...
-
【觅苏记】眉山三苏祠:异禀多才(下)
关于苏轼幼年读书时的情形,他在<众妙堂记>中称:"眉山道士张易简教小学,常百人,予幼时亦与焉.居天庆观北极院,予盖从之三年." 庆历三年,东坡8岁时,其父把他送到天庆观 ...
-
【觅苏记】许昌小西湖:群贤汇聚
三苏以及苏轼的儿子苏过都与许昌有一定关系,宋仁宗嘉祐二年四月,苏氏兄弟同中进士,突闻母亲病故的消息,苏氏父子三人返回四川奔丧.到嘉祐四年十一月服丧期满,又一同返京,他们乘船从岷江进入长江,到达湖北江陵 ...
-
【觅苏记】凤翔东湖:初仕修湖(下)
关于陈希亮的死因,苏辙在<龙川略志>中载有一篇颇长的故事,此文名<烧金方术不可授人>,文中记载东坡在凤翔开元寺得到了炼金秘方,僧人嘱咐他不可将此方传给他人.此前陈希亮也听闻到僧 ...
-
【觅苏记】凤翔东湖:初仕修湖(上)
宋嘉祐六年,东坡被任命为签书凤翔府判官,此职位的全称为:"将士郎.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这年东坡26岁. 签判一职主要是协助正职处理一郡事务,同时整理官署的各类 ...
-
【觅苏记】广东惠州:合江楼、嘉祐寺:三迁居所(下)
在正常情况下,被贬之官在贬地尽量少说话,更不会去参与和干涉当地的一些政令,因为言多必失,很可能给自己招来更大的祸,然东坡却不顾自身安危,他利用程之才的关系,为惠州当地解决了不少问题.对此,宋费衮在&l ...
-
【觅苏记】杭州慧因寺、东坡石像:各言假真(下)
对于苏轼三上奏章提醒朝廷拒绝接受高丽国所赠金塔之事,鲍志成在其文中分析说:"时任杭州知州的苏东坡获报后,连上奏状,建议哲宗'拒绝金塔','勿以贪示外夷',并称净源为'妄谈庸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