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是中华文化的缩影【客家人杂志】

(0)

相关推荐

  • 开封有个包青天——品读包拯家训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包拯 包青天,即包拯,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公正廉洁,执法不阿,谥号孝肃,民间有&q ...

  • 经典文言文赏析|包拯家训

    原文 包孝肃公①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②,有犯赃滥③者,不得放归本家④:亡殁⑤之后,不得葬于大茔⑥之中.不从⑦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⑧珙刊⑨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⑩后世.'又 ...

  • 开封有个包青天

    <开封府题名记>碑,记录了北宋146年间历任的府尹名录,共有183位,唯独不见包拯.千百年来,无数百姓曾用手指抚摸这个名字,以至于包拯二字已在石碑之上悄然漫灭. 近日,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纪 ...

  • 浙江丽水松阳靖居村包氏家风【家风家训】

    漫步松阳靖居的村巷古宅,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浓浓的书香气息,厚重的耕读文化积淀,传承光大的忠孝节义家风.据文献记载,松阳县象溪镇靖居村古称垵畎.蓉川,里号芙蓉,后改名净居.净居又何以改为靖居?还得 ...

  • 南怀瑾先生||四部书是中华文化缩影

    南师谈四部书   对於中国历史,我经常爱作轻松的笑谈,也喜欢同一些八.九十岁的老朋友讲笑话.我说,我们这一辈子,玩都玩够了,大场面也见识了不少,算是在台上唱过了一段大戏.那麽我问你,回想一下,这几十年 ...

  • 中华文化习养“国学书法”初探

    / 国学,一国之学,华夏之根,民族之魂. 书法,中华国粹,文化精华,审美代表. 我们尝试将国学核心精神与国粹书法紧密结合,以传承先贤之优良传统,不负先贤良苦用心及"丰功伟业". 前 ...

  • 陈廷敬家族的家风家训

    一门九进士,两朝六翰林说的是山西晋城清朝大学士陈廷敬家族. 该家族跨越明清两朝一共出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乾隆皇帝亲书: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楹联,陈廷敬家族成 ...

  • 青图专题活动|传承优良家风家训(十八)——陈廷敬家训

    严谨家风育帝师--陈廷敬家训 皇城陈氏家训 山西省阳城县皇城村的陈氏家族在历史上有过九位进士,其中有六位翰林,诞生了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理学家.清康熙朝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有大小官员和诗人三十多位, ...

  • 中华文化无“理”有“害”论(修改稿)

    高懿德 2020年3月22-26日 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①]恩格斯的这句话虽然在今天仍言犹在耳!但殊为可惜的是我们中华民族迄 ...

  • 对比光绪时的字典,《新华字典》彻底切断了中华文化的源头

    2017-10-03 20:00 作者〝老愚〞日前发表文章,对<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和1949年之后编撰的<新华字典>做了一个对比研究,赫然发现,原来<新华字典>在 ...

  • 易经:静待中华文化之花绽放

    文/良云化雨 这段时间走在马路上,突然感觉路上的井盖与道路贴合的情况好很多,汽车行驶在井盖上也平稳了. 记得几年前媒体上经常曝光井盖企业偷工减料的事情. 不要说农村,就在城里,路上井盖经常坏,汽车经过 ...

  • 读懂儒、释、道三家思想,传承千年中华文化精髓!-致远书香

    读懂儒、释、道三家思想,传承千年中华文化精髓!-致远书香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叫养生 #弘扬国学经典文化 #中华文化 #国学智慧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叫养生 #弘扬国学经典文化 #中华文化 #国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