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诊笔记(二七)
相关推荐
-
舌诊经验
望舌,是观察舌的颜色,舌的形态和舌的质地: 望苔,是观察舌面上苔垢的颜色和厚薄. 舌以候气血之盛衰,苔以察病邪之浅深. 至于分部,可区分为五: 1.舌尖,候上焦心肺之病. 2.舌中,察胃肠之病. 3. ...
-
舌诊在恶性肿瘤辨治中的地位及作用
舌诊属望诊范畴, 应用于临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 史.由于五脏六腑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与舌相连, 其 精气上荣于舌, 故脏腑的病变可反映至舌象上来.它 是观察机体病变的一面镜子, 通过察舌验苔, 能较客观 ...
-
正气盛衰能明显地反映于舌,如:●气血充...
正气盛衰能明显地反映于舌,如: ●气血充盛--则舌体红润 ●气血不足--则舌色淡白 ●津液充足--则舌质舌苔滋润 ●津液不足--则舌干苔燥 ●脾失健运,湿邪困阻--舌苔厚腻 ●肝风内动--舌体震颤或歪 ...
-
舌诊的临床意义
舌象的变化能客观准确的反映病情,舌诊操作简便易行,已成为中医辨证诊断和了解病情变化的常规手段,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具体意义如下: 一,不同性质的邪气致病,在舌象上会出现比较显著的差异,故舌诊对于 ...
-
舌诊笔记(三六)看舌质舌苔用中药
苔腻,用藿香.佩兰芳香化湿. 胃中嘈杂烧灼,若口干而舌红苔黄而干,常用石膏.知母等甘寒清热生津: 若口不但干而苦,舌红苔黄而腻,则须用山栀.黄连.黄芩苦寒清热燥湿: 若舌红花剥苔或无苔(镜面舌),是阴 ...
-
舌诊笔记(三五)
黄苔是外邪入里化热,主里证,热证,黄苔多与红绛舌同现. 黄苔虽主里证,热证,但在某些情况下,也有表证,虚寒证,风热,暑邪在表,也能出现薄黄苔,由阳虚寒湿,痰饮等停滞,郁久化热也可见到黄滑苔.另外,脾胃 ...
-
舌诊笔记(三四)
白厚苔的舌象一般常见于苔白,不见舌体之底色.常提示风寒邪盛,寒邪有化火入里的趋势,例如内伤杂证,说明寒湿,痰食邪气正盛.如舌质色红或较红,表示正气尚盛,正邪相争正需要医生的帮助. 白厚苔 白腻苔的舌象 ...
-
舌诊笔记(三三)
剥落舌苔一般是部分脱落,脱落处光滑无苔,称为"剥苔"或"花剥苔".久病,重病导致胃气,胃阴不足,或气血两虚,不能上承续生新苔,舌苔就 出现剥落,其中犹以阴虚舌红 ...
-
舌诊笔记(三二)
苔质主要指舌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偏色,剥落,滑长,有根和无根等. 舌苔的厚薄以见底不见底为标准,凡舌苔不能遮底的称"薄苔",而舌苔遮掩不能见底的为"厚苔". ...
-
舌诊笔记(三一)
瘦薄舌的舌体瘦小而薄,瘦薄舌主病气血两虚,阴自不足,淡白瘦薄舌的舌象是舌开瘦薄,舌色淡白,常见症状为舌体无气血濡养,属气血亏耗,主要见于严重的贫血,长期的胃肠功能紊乱,营养不良及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以 ...
-
舌诊笔记(三零)
舌形常见有花老舌,娇嫩舌,胖大舌,肿胀舌,瘦薄舌,裂纹舌,齿痕舌等.它们也是内在脏腑气血发生寒热,虚实病理变化的反应,与望舌神,舌色一样,它们都是各自角度,了解全身整体症状的方法.但更应注重舌色,舌苔 ...
-
舌诊笔记(二九)
绛舌的舌象为舌质深红,主病有外感内伤之分,个大吃一惊病为热邪入营分,内伤病为阴虚火旺.红绛光莹舌的舌象为舌质红绛,舌而无苔光亮如镜面.提示胃阴亡失,如外感热灼耗伤或慢性内伤病,此舌象为危重病象.以滋补 ...
-
舌诊笔记(二八)
红舌舌色比正常舌红,舌体愈红,热邪越重. 舌缘尖红的舌象,舌色基本色为淡红,舌边缘尖部赤红,台白,左边较厚.这提示温病袭表,邪气在表,伴有恶风寒,发热头痛,咽喉痛,咳嗽,脉浮数.治疗以辛凉解表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