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人拙著:智慧的灯/第六章*第三节1
相关推荐
-
论以人物为主线的音乐史学史写作(二)
作者:刘 勇 内容提要:中国音乐史学史的写作可有各种形式和方法.文章提出一种可供尝试的写作方法:"以人物为主线"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有利于做到"人学互见",增 ...
-
老照片:一百多年前的中国道士,个个仙风道骨,图九是华山比武
大图模式道教是我国著名的宗教之一,和佛教并称为两大宗教.据史家记载,道教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不过,若论及其前身战国时的方仙教以及西汉时的黄老教,则道教的历史在我国已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图为手持宝葫芦的 ...
-
中国文化常识(1)【三教】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一.儒教,源自中国,跟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以夏商周的五教和祭礼为本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以天子为宗教领袖,以孔子为先师,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中的神道设教. 儒教以" ...
-
《黄帝四经》
<黄帝四经>体现了道家学说由老子一派变成黄老学派的转变,对先秦各家各派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中黄老学派.稷下学派与法家至为深刻:它的出现推翻很多一贯以来已经被认定的经学理论,于经学研究有 ...
-
唐宋佛教文化的“世俗化”与“文人化”
六祖慧能(唐代)以后新禅宗的崛起,给中国佛教带来新的变革.慧能对禅宗改造的基本方向就是"世俗化".慧能立教,标榜"不立文字",声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
-
草人拙著:《智慧的灯》/第二章*第三节1
第三节 原始佛教经典教义 前面说过,在佛教未出现西方系"上座部"和东方系"大众部"分裂之前,一般称之为"原始佛教".现就原始佛教经典教义作 ...
-
草人拙著:《智慧的灯》/第二章*第三节2
第二小节 原始佛教经典教义 教义思想核心四个字,即"苦""集""灭""道",佛教称"四圣谛".&q ...
-
草人拙著:《智慧的灯》/第二章#第三节5
四.关于"道"谛--原始佛教确立的通向涅槃的解脱之道,概括为"贤圣八道",也称"八正道".即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
-
草人拙著:智慧的灯/第六章*第一节1
第六章 中国佛教发展简说 第一节 佛教传入之前的宗教文化背景 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的时候,中国正处在封建社会早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已经形成自己的宗教和哲学理论: (一)"五帝&quo ...
-
草人拙著:智慧的灯/第六章*第二节1
第二节 佛教传入中国之初(秦汉三国时期) 中印文化交流,早在秦汉初期就发生.据南怀瑾先生考证:"秦汉之间,道家方士的法术,多半与婆罗门教或瑜伽术有互通之处".这"互通之 ...
-
草人拙著:《一盏智慧的灯》/图材/样书
草人拙著:《一盏智慧的灯》/图材/样书
-
草人拙著:《智慧的灯》/序言
释芳振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经问佛法大意于鸟巢禅师,禅师回答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者即是. 唐太宗在其所作<圣教序>中则用"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 ...
-
草人拙著:《智慧的灯》/ 前言
前 言 本书初拟名为<一盏智慧的灯>,与十多年前印行的<一盏智慧的灯>同名,但没有"佛教诞生前及诞生以来概述"副标题,内容上也没有第一章,为什么呢?原委先 ...
-
草人拙著:智慧的灯/第一章*一节
第一章 略说古印度宗教文化思想 佛学泰斗印顺法师说:"佛教乃内本释尊之特见,外冶印度文明而创立者,与印度固有之文明关涉颇深.故欲为印度佛教流变之鸟瞰,应一审佛教以前印度文明之梗概.&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