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太阳少阴两感证

(0)

相关推荐

  • 《伤寒悬解》脏病连经——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甘草汤

    少阴二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1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热为太阳之经病,沉为少阴之脏寒,此为少阴病,脏病连经也.经阳伤寒,则见发热,脏寒里虚,则见脉沉.脉沉发 ...

  • 温经解表第一方,麻黄附子细心汤

    [出处]<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组成]麻黄二两(去节),附子一枚八片(炮,去皮),细辛二两. [用法]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

  •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与麻黄附子甘草汤证有何不同?

    导读:怎样治疗少阴兼太阳证?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与麻黄附子甘草汤证有何不同? 少阴兼太阳证的治疗,要根据少阴阳虚的程度,确定表里先后的治则.若以阳虚为急,虽有表证亦当用四逆汤救里,待阳气恢复后方可解表.否 ...

  • 2021年冬天,辛丑年终之气:太阳寒气病辨证施治,方药变化

    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霜露,人体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也 辛丑年水运不及,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终之气寒淫所胜,寒气大来,水之胜也,阳气受邪.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霜露,人体中 ...

  • 两感证

    庞曰∶<素问>载两感于寒,其脉应与其病形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头痛,口干而烦满: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语: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口,不知人, ...

  • 0.2,麻黄附子细辛汤医案--太少两感证

    一,如1992年3月曾治我院某男,62岁.患者周身恶寒,背部尤甚,困倦欲眠,但卧床又难成寐,已历3日.其人形瘦色苍,嗜烟多年,宿患肺气肿.3年前曾摄胸片发现肺部有一阴影,初疑为肿瘤,经抗炎治疗后阴影消 ...

  • 中医知识每日一读伤寒百证歌 阴阳两感歌,阳证阳毒歌,阴证阴毒歌

    阴阳两感歌 伤寒热甚虽不死.两感伤寒漫料理.(仲景云.凡伤于寒则发为热.虽甚不死.若两感于寒而病者.必死.又曰两感病俱作.治有先后.发表攻里.本自不同.故漫料理可也.)一日太阳少阴病.腹痛口干烦饮水. ...

  • 头风春瘟两感危重证救苏记

    头风春瘟两感危重证救苏记 ▲ 曾骞 东城女史,侨寓本乡.辛丑年.庚寅月壬寅日,未时,遽然头壳暴痛欲裂.拊膺顿足.又因胸膈胀闷,自涌吐不止.呕家倒海.已数小时呕吐不缓.吐皆浓白痰偶夹新血,略夹食滞.延余 ...

  •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27)两感

    两感 82 两感  一日太阳少阴病, 头痛口干渴而烦. 二日阳明太阴病, 满不欲食身热谵. 三日少阳厥阴病, 耳聋囊缩厥逆寒, 水浆不入神昏冒, 六日气尽命难全. [注]两感者,脏腑表里同病也.一日, ...

  • 少阴脉沉-麻黄附子细辛汤(太少两感)

    麻黄附子细辛汤源自<伤寒论>,总方温少阴之经,发太阳之汗,具有双解之意,故可助阳解表,扶正祛邪.虽用药仅3味却配伍精当,功专效宏.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及空调等现代产品的应用,临证发现大多患 ...

  • 郝万山讲伤寒论14 — 太阳伤寒与麻黄汤的适应证

    太阳伤寒与麻黄汤的适应证 大家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次课主要讲的是桂枝汤加减运用的举例.我们大体回忆一下,我们讲了哪些方证呢? 我们首先谈到了桂枝加葛根汤的适应证,它是治疗中风,尤其是风邪在太阳经脉, ...

  •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十四讲 太阳伤寒与麻黄汤的适应证

    ​郝万山讲伤寒论 第十四讲 太阳伤寒与麻黄汤的适应证 太阳病的第二个类型:太阳伤寒. 太阳伤寒表实证,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quo ...

  • 蔡长福:肾虚两感患者不知,脾虚常病世医难料

    导读:蔡长福,男,安徽淮南人,生于1946年,从医四十余年,现行医于安徽马鞍山市.师承民间中医并潜心钻研经典,博涉经史百家,学验俱富,治病慎思明辨,在学术思想 上,崇古而不泥古,在临床实践上擅用经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