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谦:和古人对话,与历史交流
相关推荐
-
第1486篇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顺利完成
据国家文物局有关部门近日介绍,在"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夏商周断代工程"完成基础上设立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课题已初步完成,取得 ...
-
关于二里头 古都论坛上发布最新成果,众多学者聚焦新出土文物…
探索未知 揭示本源 --第三届世界古都论坛暨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和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开放一周年之际,10月19日至20日,洛阳迎来了第三届世界古都论坛暨夏文化国际学 ...
-
第1554篇 遥感技术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应用
遥感考古,就是通过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地表及地表以下考古遗迹的信息(如电场.磁场.力场.电磁波.地震波.声能等),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特征.即利用遥感图像或其他遥感信息辅 ...
-
第1517篇 考古与中华文明探源2009年度
国家"十一五"以来,在科技部组织实施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二)"项目下,我国考古工作加强了多学科合作研究,促进了考古学科的建设,多种自然科学方法 ...
-
安特生:开启中华文明探源之旅
编者按:今年是我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值此追昔抚今之际,我们既要怀念我国一代又一代的披荆斩棘,成就卓著的考古学家,也要怀念外国一代又一代的热爱中国,献身汉学的考古学家.本公众号推出此文,来纪念发现 ...
-
【约读】吉琨璋:与晋侯有约——记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教授
第十期 山西博物院 2017-12-15 考古如人生历程一样,是曲折多样的,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需要转换方向才能通行,但最重要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畏难的勇气. --李伯谦 考古学家李伯谦 ▼ 记考古学 ...
-
两千年来族徽研究之大成丨李伯谦
七年了,从上次为王长丰博士<殷周金文族徽研究>(上下册)写序,到今天看到王长丰博士<殷周金文族徽集成>付梓,并邀我再写序,其间不知经历了多少不眠和艰辛.<殷周金文族徽集成 ...
-
李伯谦:“夏代有无”之争已成过去式
作者:李伯谦 来源:<历史评论>2020年第4期 通过多学科合作尤其是科学测年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确认夏代的相对年代乃至绝对年代,还可确定其大型聚落或城址的性质,甚至可能考察出某位夏王居住 ...
-
李伯重:经济学家为什么要学历史
作者:徐鹏 来源:经济金融网--经济.金融理论及实务新媒体,为新锐.深度.专业的经济.金融研究和学习.社交平台. 1993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斯(Douglas North)曾说:& ...
-
李伯重:经济学家为什么要学历史丨北大汇丰博雅·大家讲坛
1993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斯(Douglas North)曾说:"历史总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我们可以向过去取经,而且还因为现在和未来是通过一个社会制度的连续性与 ...
-
李鸿宾教授讲述春秋时期历史,中央民族大学历史课程,品春秋风云
李鸿宾教授讲述春秋时期历史,中央民族大学历史课程,品春秋风云
-
对话百年历史 续写青春华章
4月30日,中国联通开展"跨越时空的对话--中国联通'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五四主题团日活动",主题团日活动旨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推进各级团组织扎实开展&qu ...
-
「中国當代最具投资收藏價值艺术名家」——李伯深书法作品鉴赏
李伯深,男,汉族,广东佛山市人,中共党员,自幼酷爱书法艺术,曾先后临池王.赵.张.刘诸家名帖,字体遒劲.潇洒.浑厚.运笔流畅.形体优美,犹如龙腾虎跃的喜庆.青松翠柏的苍劲有力.云卷云舒的含蓄柔情,刚柔 ...
-
银湖实验 李伯森 || 雨中的热泪
富春少年文学院会员优秀习作 雨中的热泪 银湖实验 502班 李伯森 暴雨连连,如同调皮的精灵在画上涂上灰色的色彩,又像一层面纱倾覆下来,遮住了天际.湖水一浪接一浪,一切都沉沉的.这样的天气,有一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