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瓷“斗工”卢芝高|竹林居夜话
相关推荐
-
西闸来历的传说
有一次,与董乡文学的编辑去西闸村采风.来到西闸村口,一头石牛矗立在我们眼前,它头朝向南方,正抵着头运足力气向前冲去,给人一种充满活力的感觉. 西闸村西口石牛 来到村里,经过交谈,我了解了西闸村的来 ...
-
普宁嵌瓷|永不褪色的艺术
普宁嵌瓷,俗称为扣饶.激饶,也有称聚饶.贴饶等,是广东省普宁市所拥二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据资料介绍,这种传统潮式建筑的装饰工艺最早出现在明代,形成于清,清末和民国时期已经十分兴盛,至现代则更大放 ...
-
修旧如故的国木祠|记录⑧
广东省普宁市流沙西陇村的平一堂杜氏木祖祠,俗称国木祠,是一座建于民国廿八年的老祠堂,该祠于2018年11月起,启动重修工程--以修旧如故的方式进行保护性修缮.在这段期间以来,一有时间就跑来现场做个记录 ...
-
洽济小庐|竹林居夜话
绘图:郑鹏 亲人微信群,是我们在云上聚会聊天的"家". 这天,二姐发了一张照片:鸟窝.鸟儿用一根根干藤编织的鸟窝里,三颗花点鸟蛋引来一片赞叹:二姐家的老厝"燕归来!&qu ...
-
家乡不再遥远|竹林居夜话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脑子里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家乡曾经的遥远. 因为参军,我从一个小镇来到了首都北京.那是20世纪60年代,国家贫穷,交通落后,使本来就比较远的距离,变得格外遥远.回一趟家,要坐上一天两 ...
-
潮乐作伴|竹林居夜话
除了潮州话,还有一种声音,会让你闻之心头一热,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那就是"潮州音乐".它是我们的"第二乡音". "锄头粪箕筐,三弦琵琶筝". ...
-
最后的邻居|竹林居夜话
自从父母亲移居府城竹木门,金石"竹林居"便成了"老厝".半个多世纪前,我懂事时的"竹林居",日间家家户户敝着门,夜里每个窗口都亮着灯.除了我 ...
-
老舅“断交”|竹林居夜话
祖母去世的时候,怕我过于悲伤,也怕我为了奔丧影响工作,瞒着我.探家再也见不到祖母,难过了好几天.又听到不好的消息:"老舅和我们断交了." 老舅和祖母感情很深.按照那个年代当地的习俗 ...
-
蚕姑娘|竹林居夜话
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在那样贫穷的日子里,我的五个姐姐妹妹都上了学堂,实属不易.竟然还出了个大学生,更是喜出望外.这是大妹林湃的光荣,父亲的光荣,"竹林居" ...
-
“走日本”|竹林居夜话
日寇侵略我国时,地处省尾国角的潮汕地区,同样受到蹂躏.铁蹄所到之处,烧.杀.掳.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百姓只能逃跑,俗称"走日本". 日军没有从汕头登陆,而是从澄海上来,到了庵埠 ...
-
10元钱的温度|竹林居夜话
钱,没有温度. 亲情,有温度. 大姐在家里是"大姐头",许多事都是她在操心.操办.我参军以后,大姐经常给我写信.我如风筝信似线,仿佛没有离开家.在许许多多的信件中,有一封信让我刻骨 ...
-
老汉“嫁大猪”|竹林居夜话
90岁高龄的父亲结束了勤劳慈祥的一生,永远地安息了.大姐夫李兄跪拜灵前,喊了一声"岳父大人"便泣不成声.他发自肺腑赞颂了岳父的优良品质,其中说道:"您从不重男轻女,在家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