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舅“断交”|竹林居夜话

(0)

相关推荐

  • 家传烫伤油

    刘明理 我的祖母会理筋手法还自制了一种很有效的烫伤油,在我很小的时候记得经常有人来我家找烫伤油的(那时候烫伤的特别多)再加上不收钱,几乎天天有人来(我学医也是受祖母的熏陶),祖母不在好多年了,把方子拿 ...

  • 正月十五闹元宵,看看我家小姑子的手艺!色香味俱全!#把酒倒满来个不醉不休

    正月十五闹元宵,看看我家小姑子的手艺!色香味俱全!#把酒倒满来个不醉不休

  • 道不尽 对外婆的怀念

    外婆,清明节快到了,无论天气怎样,我都会回乡下去祭拜您的. 您4 岁时就被父母送与外公家做童养媳,6 岁时被外祖父一根扁担挑着,一头箩筐里装着外公,另一头箩筐里装着您,从山东逃荒来到黑龙江.在黑龙江一 ...

  • 稷山桐上村 张占魁// 祖母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稷山桐上村  张占魁// 祖  父(一) 稷山桐上村  张占魁// 祖  父(二) 祖母 稷山桐上村  张占魁 祖母名叫赵银花,是陶梁村人,家庭出身贫苦.她兄弟姐妹共三男二女,其 ...

  • 老北方的小炉匠

    在我小时候,经常能看见走乡窜户焊洋铁壶,口中不断吆喝着"箍漏锅咧.修理盆咧.锯大缸咧.焊洋铁壶咧"的民间手艺人,他们被老百姓称之为"小炉匠". 小炉匠,老北方民 ...

  • 陈晓春丨渐渐远去的记忆

    祖父 祖父是地道的农民,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是一把种地的好手. 从我有确切的记忆开始,祖父就已是七十高龄了,但是身板还很硬朗,地里的农活一点都不落下,上百斤的担子挑起来就走,脚下一阵风,不带一点打晃 ...

  • 嵌瓷“斗工”卢芝高|竹林居夜话

    春暖花开,兴匆匆回故乡潮州采风,直奔刚刚获得"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称号的老家金石镇.潮安区宣传部副部长李仲昕是"金石女婿",说起金石的文化亮点如数家珍.说到常见 ...

  • 洽济小庐|竹林居夜话

    绘图:郑鹏 亲人微信群,是我们在云上聚会聊天的"家". 这天,二姐发了一张照片:鸟窝.鸟儿用一根根干藤编织的鸟窝里,三颗花点鸟蛋引来一片赞叹:二姐家的老厝"燕归来!&qu ...

  • 家乡不再遥远|竹林居夜话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脑子里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家乡曾经的遥远. 因为参军,我从一个小镇来到了首都北京.那是20世纪60年代,国家贫穷,交通落后,使本来就比较远的距离,变得格外遥远.回一趟家,要坐上一天两 ...

  • 潮乐作伴|竹林居夜话

    除了潮州话,还有一种声音,会让你闻之心头一热,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那就是"潮州音乐".它是我们的"第二乡音". "锄头粪箕筐,三弦琵琶筝". ...

  • 最后的邻居|竹林居夜话

    自从父母亲移居府城竹木门,金石"竹林居"便成了"老厝".半个多世纪前,我懂事时的"竹林居",日间家家户户敝着门,夜里每个窗口都亮着灯.除了我 ...

  • 蚕姑娘|竹林居夜话

    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在那样贫穷的日子里,我的五个姐姐妹妹都上了学堂,实属不易.竟然还出了个大学生,更是喜出望外.这是大妹林湃的光荣,父亲的光荣,"竹林居" ...

  • “走日本”|竹林居夜话

    日寇侵略我国时,地处省尾国角的潮汕地区,同样受到蹂躏.铁蹄所到之处,烧.杀.掳.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百姓只能逃跑,俗称"走日本". 日军没有从汕头登陆,而是从澄海上来,到了庵埠 ...

  • 10元钱的温度|竹林居夜话

    钱,没有温度. 亲情,有温度. 大姐在家里是"大姐头",许多事都是她在操心.操办.我参军以后,大姐经常给我写信.我如风筝信似线,仿佛没有离开家.在许许多多的信件中,有一封信让我刻骨 ...

  • 老汉“嫁大猪”|竹林居夜话

    90岁高龄的父亲结束了勤劳慈祥的一生,永远地安息了.大姐夫李兄跪拜灵前,喊了一声"岳父大人"便泣不成声.他发自肺腑赞颂了岳父的优良品质,其中说道:"您从不重男轻女,在家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