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儿子养成暖男,是我做过最错误的决定”

愿我们的儿子都温暖阳光,能用自己的光芒照亮别人,也能自信坚毅,尊重自己,永远不舍爱与自由。

——虎妈

作者 | 妈小咪

来源 | 成长树(ID:chengzhangshu99)

那个暖心的男孩

心里的温度是多少

前不久,小侄女甜甜到家里住了一段时间,看到儿子和她相处的方式,心里五味杂陈。
我买了儿子最喜欢吃的榴莲千层,说好的两人一人一半,结果,甜甜吃得快,吃完自己的又来抢儿子的。
儿子很舍不得,但却没说一个“不”字,只是眼睛盯着蛋糕好久。
有一天放学回家,甜甜对我说:
大姨,你说我哥搞不搞笑,他为了跟同学一起玩,居然把2块钱送给别人了。
彼时,正在切菜的我,嘴上没说什么,一个疑问在脑海里盘旋着:
千辛万苦养出来的孩子,为了得到一个朋友,居然拿钱去讨好人家,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来源:电视剧《山茶花开时》
我替儿子想了很多答案:
我很喜欢他,就想把钱给他;我不想给,是他强行找我要的;2 块钱而已,有什么关系......
睡前跟儿子聊天时,终于没忍住,向他寻求答案。
没想到,儿子的回答竟是:

妈妈,不是你告诉我,男孩子不要斤斤计较,要大方懂得分享,这样才会有朋友,也能得到别人的喜欢吗?


我想要别人喜欢我。

儿子是出了名的暖男。
每每听到人家夸他“这孩子真是个小暖男”“这孩子特别懂事,他妈将来有福了......”等等类似的话语时,我的心里总是暗自乐开了花。
来源: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
但却从没想过,把儿子教得如此受欢迎,心里的那些“花儿”,是儿子用隐忍自己的需求浇灌出来的。
这几年,暖男好像成了养育男孩的至高境界,但凡哪家儿子很暖,便被圈粉。
然而,却极少有人去反思,那个暖心的男孩,心里的温度是多少。

有多少男孩“暖”了别人

却冷了自己

快一年过去了,再次想起《以家人之名》中的贺子秋,依然莫名心疼。
初到李家时,被李尖尖欺负,他总是主动背锅。
大家一边看电视,一边吃西瓜,他坐在旁边,假装出一副不想吃的样子。
李尖尖骑马舞剑,他甘当“配角”,伶俐的扮演着被“剑气”所伤的人。
明明最喜欢吃糖醋排骨,却一块也不吃,还说自己不爱吃肉。
碗里的肉,总是夹给李尖尖先吃。
在旁人眼里,贺子秋是个含金量十足的暖男。
小小年纪,三更半夜,主动给全家人洗衣服,在养父的面馆帮忙干活,从不给养父添一丁点儿麻烦......
然而,网友们却从始至终都在心疼。
试问,哪个孩子不想成为人群中的主角,享受着众星捧月?
又有哪个孩子,不渴望将所有好的都留给自己?
在心理学中,像贺子秋这样的暖男,被定义为讨好型人格
心理学家 Jay Earley 认为,“讨好”是一种人格模式,而非人格类型。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习惯了用讨好的方式,去换取想要的物质或情感时,他的身体就如同装上了一个开头,一触即发,便进入“讨好模式”。
进入讨好模式的孩子,外表阳光温暖,内心却冷如冰窖。
来源:电影《看上去很美》
成为父母后,我们总以为只要教会孩子懂得分享,学会换位思考,便能得到外界的优待与喜欢。
殊不知,成年人都时常分不清什么是温暖他人,什么是委屈讨好,更何况是未经世事的孩子。
结果往往是,成全别人,委屈自己,暖了别人,冷了自己。

需要委屈自己的关系

大多都是错的

在教育节目《对话成长》中,聊到过一个叫“善用拒绝的成长”的话题,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一位妈妈说,儿子之前和同学约好一起出去玩,但第二天身体不舒服,为了不影响关系,孩子还是忍着去了。
一个男孩说,同学找他借东西,自己本来不想借的,而且借给了同学,自己就没有用的。
但是他担心如果不借,对方就不跟他好了,最后都会借。
最后,现场专家指出,有些孩子习惯性委屈自己,讨好别人,时间长了,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困扰。
直接拒绝会伤感情,不拒绝会伤自己。
实际上,两种行为,都违背了“暖男”的定义。
所谓的“暖男”,顾名思义,便是用自己的行动,去温暖别人。
可是,人们常常错判了“暖”与“讨好”之间的距离,实际上它们近在咫尺。
暖到别人,是内心的强大,是自主的选择,是不带功利色彩和担忧害怕的善良。
一个孩子,真正的暖心行动,应该是出自真心,当别人需要帮助、他人受伤,亦或日常小事,透过行动或语言,给予旁人温暖。
反之,讨好则恰恰反应出,孩子内心不够强大,企图用压抑自己、讨好别人的方式为自己取暖。
来源:电影《小男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