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寅 | 忏悔与淡忘:明清之际贰臣的典型心态(下)
相关推荐
-
吴伟业:在后悔中度余生的贰臣
吴伟业:秋风响空帏,酒醒泪满衣 明末文人几乎个个都身傍欢场美人,学问越大,所傍女子的名气便越高,号称"江左三大家"的几位名士,都与当时勾栏间最高层次的"秦淮八艳" ...
-
蒋寅|忏悔与淡忘:明清之际贰臣的典型心态(上)
关于失节文人的心态,一向缺乏专门研究,直到张仲谋<贰臣人格>问世,才引发古典文学领域相关问题的深入研讨.近年不断有学者从事这一专题的研究,积累了一些成果[1].研究者总结古代文人失节的原因 ...
-
蒋寅:杜甫与中国诗歌美学的“老”境(下)
五."老"的发现与表现 杜甫不仅是诗歌美学中"老"境的发现者,同时也是身体力行的创造者.他晚年写作的最大特点,就是与持续不断的反省相伴.而对庾信文学老成之美的发 ...
-
蒋寅|原始与会通: “意境”概念的古与今(下)
"意境"一直是古代美学和文论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在充实的资料基础上,尝试厘清这个现代美学概念与它的语源之间本义和引申义.比喻义的种种缠夹,建立起它作为涵摄中国古代美学精神的范畴和作为 ...
-
蒋寅|遗民与贰臣:易代之际士人的生存或文化选择——以明清之际为中心
在并世敌国之间,夷夏之防取决于地理的疏远.空间的隔绝,即便人们不得已滞留异国,屈从于异族的习俗,其内心仍有乡可眺,有国可归,有重返故里的未来可期待,而不至于绝灭希望.可怕的是夷夏之防一旦溃决于武力之陵 ...
-
蒋寅|科举阴影中的明清文学生态(下)
三.举业对文学写作的具体影响 从明清两代对八股取士的批判及时文与文章的分流来看,社会普遍的价值观显然更重视诗古文词写作.然而现实中影响力更大的是科举,它所造成的彻底排斥传统学问和文章的结果,恰好产生与 ...
-
蒋寅|科举阴影中的明清文学生态(上)
摘要:明清以来对八股文的鄙弃和抨击,使这种文体及其写作难以进入当代的文学史叙述,当八股文这一庞大的写作事实被文学史话语遮蔽时,明清时代笼罩在科举阴影下的文学生态也部分地被遮蔽了.本文试图通过当时人们的 ...
-
张宗鑫:明清之际中医在西方的传播
<中国植物志>之茯苓 西方人对中医的了解,早在元代中西交往的过程中已经开始,但是对中医的深入研究则是明后期耶稣会士来华之后的事情.传教士在16世纪东来以后,一直将科技作为其在中国站稳脚跟的 ...
-
#书法经典# 明清之际道家思想家、书法家...
#书法经典# 明清之际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傅山隶书<千字文>欣赏
-
谢辉丨明清之际西学汉籍重印初探:以艾儒略《天主降生出像经解》为例
明清之际西学汉籍重印初探: 以艾儒略<天主降生出像经解>为例* 谢 辉 谢辉,1983年生,内蒙古海拉尔人.历史学博士.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