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寅|遗民与贰臣:易代之际士人的生存或文化选择——以明清之际为中心 2024-07-31 02:56:51 赞 (0) 相关推荐 何为遗民 ——宋元以降夷夏视阈下的易代士人研究 [作者简介] 洪丽珠,台湾清华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蒙元史.近世制度史,尤以政治文化.地方治理.州县研究为主.曾任职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 ... 蒋寅|忏悔与淡忘:明清之际贰臣的典型心态(上) 关于失节文人的心态,一向缺乏专门研究,直到张仲谋<贰臣人格>问世,才引发古典文学领域相关问题的深入研讨.近年不断有学者从事这一专题的研究,积累了一些成果[1].研究者总结古代文人失节的原因 ... 蒋寅 | 忏悔与淡忘:明清之际贰臣的典型心态(下) 三.龚鼎孳的淡忘与救赎 与钱.吴二人仕清后的苦痛悔恨相比,被人讥为"三朝元老"的龚鼎孳(1616-1673)则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姿态.龚鼎孳在许多方面都与钱谦益形成对照,两人都娶的是 ... 孙之獬迎合满清倡导“剃发易服”,为何遭残杀,又被满清当作贰臣 孙之獬,在明末清初时期,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的所作所为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极为不光彩的一页.在明朝期间,孙之獬投靠阉党,被革职为民.满清入关后,他主动上书清廷,倡议"剃发易服" ... 蒋寅|谤声易弭怨难除——说陈恭尹《读秦纪》 陈恭尹(1631-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广东顺德(今属佛山)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以布衣终其身.诗文兼工,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为&quo ... 蒋寅|唐元《清初遗民诗人黄周星行实著述编年》序 记得本科外国文学课上,在讲俄国文学时提到一个"多余人"的概念.这个概念源自屠格涅夫在1850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多余人日记>,后来成为广为批评界重视的一种文学典型.其形象 ... 因“贰臣”罪名之遮蔽,死后沉寂了近三百年,五百年来无此君 王铎作为晚明清初的行草书大师,因"贰臣"罪名之遮蔽,死后沉寂了近三百年. 中国素有"人品即书品"非书法标准之评说,然而这对一个为书法不惜"沉心驱智,割 ... 理性和感性的挣扎,明末清初之时,为何出现了许多的“贰臣”? 明末清初,江山鼎革之际,清朝占据北京后,能迅速在关内站稳脚跟,除了明朝内乱不止,清朝自身武力的强横之外,最重要的是,清朝对明朝官员.士绅群体,采取了拉拢.合作的友好态度. 当我们在怀念北京城被李自成攻 ... 学古诗的门径 蒋寅 蒋寅 . 1986年夏,<古典文学知识>第三期刊登了我读硕士研究生时写的书评<读古诗的门径--读沈祖棻著〈唐人七绝诗浅释〉>,送呈程千帆先生看,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