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炎:从证候要素角度谈外寒与内寒、外热与内热的鉴别及其意义
相关推荐
-
304、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305、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
304.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 解:附子汤证病机:少阴阳虚湿蕴.脉:沉迟短虚.舌淡苔白. 口中和:指口中不苦.不燥.不渴. 灸之:温法之意.不可拘泥艾灸. 背恶寒:合 ...
-
顽固口疮久治不愈?中医咋从火辩证论治?这篇科普解读深刻,收藏
导读:笑口常开研习社原创美文第417期 #谣零零计划#在连续分享针对灼口综合征的干货科普文章中间,插一则治疗顽固口疮的中医理论认知方面的文章,这是因为连续几天一直不断的有多年口疮的读友通过私信咨询他们 ...
-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你学会了吗?
青竹中医 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医路漫漫 青竹相伴. 来源|<李今庸金匮要略讲稿>等 导读 [金匮背诵训练营]的条文讨论会,和大家一起复习讨论关于<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
-
从证候要素角度谈外寒与内寒、外热与内热的鉴别及其意义
中医证候规范化的研究走过了五十多年的艰辛历程,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仍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以象为素,以候为证,应证组合"是构建辨证方法体系的中心理论,其中"证候要素&q ...
-
基于证候要素的王孟英医案病症分布和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本课题基于证候要素的理论,应用朱文锋教授提出的证候要素辨证体系,通过证素辩证和现代统计学方法研究王孟英医案,整理王氏学术思想,突出其学术特色,总结提炼王孟英医案中病症分布和用药规律,为临床诊治提 ...
-
益养肝阴药 王永炎治疗中风病用药心得(7)
中风病急性期由于气血逆乱,损血耗精,至恢复期必见虚证,可有半身不遂,兼有气短懒言.神疲倦怠.眩晕耳鸣.肢体乏力.腰膝酸软等症.治用益养肝肾药物,可使肝血得以濡养,肾精得以填充,元气得以恢复,诸症得以消 ...
-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古代文献证候要素及用药规律研究
结合对导师程兰副主任医师治疗内异症的相关门诊病历进行整理,探究导师用药规律. 结果: 1.总病性证候要素:血瘀为最多,占24.32%,其次是血虚,占14.41%,气滞占13.72%,气虚占10.65% ...
-
基于数据挖掘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候要素及赵瑞华教授证治规律研究
结果1证候要素研究统计患者临床四诊信息频次,常见症状依次为:神疲乏力(289次).形寒肢冷(261次).腰酸(230次).经前乳房胀痛(229次).烦躁易怒(215次).经行挟块(202次)等,常见舌 ...
-
王永炎谈中医辨证论治的总则和灵魂
作为中医而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症证治之,是面对病患时的总则和灵魂.在这次的治疗中,鉴别寒湿疫还是温热疫,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这也是对中医人一次重大的考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永炎
-
王永炎治疗中风病用药心得
编者按: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潜心研究中医药防治中风病近50年,于中药的临床运用体会尤深,今起就其治疗中风病用药心得,分平肝熄风药.镇肝潜阳药.醒脑开窍药.凉血止血药.豁痰化浊药.益气固脱药.益养肝 ...
-
王永炎治疗中风病的9种用药心得
编者按: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潜心研究中医药防治中风病近50年,于中药的临床运用体会尤深,今起就其治疗中风病用药心得,分平肝熄风药.镇肝潜阳药.醒脑开窍药.凉血止血药.豁痰化浊药.益气固脱药.益养肝 ...
-
王永炎院士写给青年中医师中医药学生的信
理法方药 传播有价值的中医药资讯,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垂暮之年的学长们期待年轻一代中医药学人为中医药学学科.事业的复兴发展以饱满的家国情怀主动迎接科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