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证候要素角度谈外寒与内寒、外热与内热的鉴别及其意义
相关推荐
-
顽固口疮久治不愈?中医咋从火辩证论治?这篇科普解读深刻,收藏
导读:笑口常开研习社原创美文第417期 #谣零零计划#在连续分享针对灼口综合征的干货科普文章中间,插一则治疗顽固口疮的中医理论认知方面的文章,这是因为连续几天一直不断的有多年口疮的读友通过私信咨询他们 ...
-
304、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305、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
304.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 解:附子汤证病机:少阴阳虚湿蕴.脉:沉迟短虚.舌淡苔白. 口中和:指口中不苦.不燥.不渴. 灸之:温法之意.不可拘泥艾灸. 背恶寒:合 ...
-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你学会了吗?
青竹中医 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医路漫漫 青竹相伴. 来源|<李今庸金匮要略讲稿>等 导读 [金匮背诵训练营]的条文讨论会,和大家一起复习讨论关于<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
-
王永炎:从证候要素角度谈外寒与内寒、外热与内热的鉴别及其意义
王永炎 中医思维十 中医证候规范化的研究走过了五十多年的艰辛历程,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仍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以象为素,以候为证,应证组合"是构建辨证方法体系的中心理论,其中&q ...
-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古代文献证候要素及用药规律研究
结合对导师程兰副主任医师治疗内异症的相关门诊病历进行整理,探究导师用药规律. 结果: 1.总病性证候要素:血瘀为最多,占24.32%,其次是血虚,占14.41%,气滞占13.72%,气虚占10.65% ...
-
基于数据挖掘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候要素及赵瑞华教授证治规律研究
结果1证候要素研究统计患者临床四诊信息频次,常见症状依次为:神疲乏力(289次).形寒肢冷(261次).腰酸(230次).经前乳房胀痛(229次).烦躁易怒(215次).经行挟块(202次)等,常见舌 ...
-
基于证候要素的王孟英医案病症分布和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本课题基于证候要素的理论,应用朱文锋教授提出的证候要素辨证体系,通过证素辩证和现代统计学方法研究王孟英医案,整理王氏学术思想,突出其学术特色,总结提炼王孟英医案中病症分布和用药规律,为临床诊治提 ...
-
中医:上热下寒,内寒外热,内热外寒,如何判断?这样做方可
上热主要有哪些热?下寒主要有哪些寒? 热症主要有头火.肺热.胃火.肠燥.肾热 寒症主要有肺寒.胃寒.肾寒 .脾胃虚寒 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准确的讲应该叫上热下"虚".因为这个寒不是实 ...
-
上热下寒,内寒外热,内热外寒,如何判断?这样做方可
上热主要有哪些热?下寒主要有哪些寒?热症主要有头火.肺热.胃火.肠燥.肾热.寒症主要有肺寒.胃寒.肾寒 .脾胃虚寒 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准确的讲应该叫上热下"虚".因为这个寒不是实寒 ...
-
对症下药 —— 十六证候群一览表(根据《刘太医谈养生》整理 论癌症的五个原因
对症下药 -- 十六证候群一览表(根据<刘太医谈养生>整理 传统中医不是按照病名看病,而是根据证候群看病.治疗疾病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原则,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明朝太医刘纯奉旨组织医官和 ...
-
证候的病机要素及其关系
到这里,我们更加清楚了症状和证候的关系是病机的逻辑关系,"辨症求机"思维是从症状到证候的逻辑途径,没有"辨症求机",症状只是症状,不可能有证候."辨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