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经候脉法——还原《黄帝内经》遍诊法

(0)

相关推荐

  • 扁鹊81难经译文注解:第十八难 三部脉法与脏腑经脉的配合

    第十八难 三部脉法与脏腑经脉的配合 [原文一]       难曰:脉有三部,部有四经①,手有太阴,阳明,足有太阳,少阴,为上下部,何谓也?       然:手太阴.阳明金也,足少阴.太阳水也,金生水, ...

  • 人迎脉口双诊法之内容与凭脉正诊治原则

    一.人迎脉口阴阳双诊古法脉诊的概念 人迎.脉口阴阳双诊古法源于<黄帝内经·灵枢·玉机真藏篇>.武当山祝华英道长认为通过诊察患者人迎.脉口寸关尺部脉搏之大小.强弱和正负脉搏运行情况,可以体察 ...

  • 周潜川古脉法分经候脉法

    廖育群:周潜川古脉法分经候脉法 [②] (周潜川大夫报告) 一.分经候脉之由来 古人的分经候脉与现今独取寸口切脉法有很大区别.分经候脉不仅具有很多优点,而且在中医理论上也是很有根据的.王叔和的 < ...

  • 武当道医学:《黄帝内经》脉法人迎侯六腑机理解密

    最近一年许多朋友与学员推荐一篇关于内经人迎诊脉部位的文章给我看,我记得名字大约是:秘而不宣的人迎气口脉法.本来看了后我是一笑了之,没有当回事,但是问的人多了,就有必要好好给大家解释下这里面的疑问,同时 ...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寸口脉的诊脉法

    黄帝内经中寸口脉的诊脉法 [原文] 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胫痛.寸口脉中手促上击(1)者,曰肩背痛.寸口脉沉而坚者,曰病在中.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寸口 ...

  • ​十九·辨候胃气脉法

    ​十九·辨候胃气脉法 胃为水谷之海.资生之本也.故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脉六部皆有.盖六部皆有浮中沉.中即胃脉也.此处分别甚难.即于足阳明候之.使其脉中和.无过不及.急疾则为无胃气.丹溪更有候胃 ...

  • 青年中医何高阳学习新得:再探“关前一分”处人迎气口脉法

    按语:<脉经>记载"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用双手关前一分的大小比较,辨病在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之不同.今又在<佛点头脉决&g ...

  • 张仲景脉法与《黄帝内经》脉法

    张仲景脉法与<黄帝内经>脉法 问曰:张仲景常用的诊脉方法有哪些?其与<黄帝内经>所用的诊脉方法有何不同?张仲景的诊脉方法有什么样的临床意义? 仲景取脉,以寸口.趺阳为多用,另有 ...

  • 黄帝内经素问悬解之脉法11-20

    经脉别论十一 黄帝问曰:余闻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可得闻乎?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灵问,请陈其方. 百族之生,二气相合,而 ...

  • 中医脉法分三层,看看你修炼到了第几层?(附太素脉法课程)

    小编导读 在脉学的发展历史中,出现了很多学术流派,不同的派别对脉学的理解和应用各有不同,但是基本原理都是一致的,在经历过四代中医及笔者十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之后,将普通脉法.太素脉法.五运六气脉法总结为赣 ...

  • 中医脉法分三层,看看你修炼到了第几层?

    小编导读 在脉学的发展历史中,出现了很多学术流派,不同的派别对脉学的理解和应用各有不同,但是基本原理都是一致的,在经历过四代中医及笔者十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之后,将普通脉法.太素脉法.五运六气脉法总结为赣 ...